士更不會。
只有蘇崇,他不想護送謝景川回京。
他要留在邊關。
只是他身為飛虎軍少將,先崇國公世子遺孤的身份,他去做這件事是最合適的。
第二天,蘇崇就帶著六百飛虎軍押送謝景川回京。
從出軍營起,一路上,不知道多少大齊百姓朝謝景川扔臭雞蛋爛菜葉。
……
再說邊關,南梁使臣回南梁軍營後,也帶回了護國公被殺的訊息。
這個訊息實在把謝景宸和董承琅他們震的不輕。
尤其是施大將軍,沒想到自己的勁敵就這麼被除掉了。
護國公世子要攻打南梁,奪回他爹的屍體,施大將軍不同意。
貿然出戰,只會無葬送無辜將士的性命。
護國公世子認定施大將軍這話是在譏諷他爹,指著施大將軍的鼻子罵,董承琅沒差點和他打起來。
最後還是謝景宸提議,或許順著東鄉侯的話能帶回護國公的屍體。
護國公手下一副將帶著兩官兵去了大齊軍營。
大齊要他們承認是大齊人。
他們忍著屈辱承認了。
大齊將士沒有阻攔他,他們進軍營拉走了護國公的屍體。
倒也沒人管他把屍體拉到哪裡去。
副將把護國公的屍體拉回了南梁軍營,護國公世子披麻戴孝,親自護送回京。
護國公世子走了,護國公那一堆手下群龍無首,施大將軍雖然還沒有正式投靠趙詡,卻也口頭承認了。
趙詡和大齊關係不錯,施大將軍也覺得這一場戰再打下去也沒有什麼勝算,便藉口需要養傷偃旗息鼓,等朝廷進一步指示。
護國公被殺的訊息沒那麼快傳到南梁京都,而且最先傳回去的是一百萬兩銀票被搶的訊息。
沒錯。
護國公被大齊俘虜了,東鄉侯要十萬兩黃金才肯放人,南梁皇上雖然惱東鄉侯,但還得救護國公。
南梁朝廷出五十萬兩,護國公府掏五十萬兩。
幾乎是收到訊息後半個時辰,護國公府護衛就帶著一百萬兩銀票趕赴邊關贖人了。
只是半道上,一百萬兩被劫了。
沒有了銀票,大齊絕不會放人的。
護國公府護衛沒有把握,也不敢耽擱,讓當地官府找到銀票,便快馬加鞭趕回京請罪外加湊錢。
南梁皇上發飆之際,護國公被殺的訊息傳了回來。
嗯。
這一百萬兩是被趙詡的人劫走的。
十六年前飛虎軍被滅的真相查清楚了,東鄉侯也活捉了飛虎軍,施大將軍也暗中投靠趙詡了,也到了謝景宸結束臥底生活的時候了。
趙詡要給東臨王府伸冤,那是謝景宸的外祖家,他是大齊鎮北王世子,沒法明著幫趙詡,只能暗中相助。
這一百萬兩,就當是借花獻佛了。
謝景宸讓董承琅派人給趙詡送信,讓他帶人在路上伏擊。
起兵推翻朝廷要兵力更要錢財,至於東鄉侯那兒,南梁能掏一百萬兩救護國公,就會再掏第二回。
錢只是晚點到東鄉侯手中而已,正好護國公多留在大齊軍營一段時間正好給東鄉侯消氣。
一箭雙鵰之計。
只是謝景宸沒料到,東鄉侯寧願不要錢也要護國公的命。
此時此刻,趙家得了那一百萬兩銀票是要多高興就有多高興。
趙詡去了北漠,至今未歸,伏擊護國公府護衛,搶奪銀票是趙相做的決定。
拿到銀票後,趙相覺得趙詡交董承琅這個朋友果真是一點沒交錯,處處想著他。
再加上趙相在京都的時候,也見過董承琅幾回,那會兒瞧著不大靠譜,沒想到在軍營裡歷練一番,沉穩了不少。
趙相正為女兒的親事擔憂,畢竟一旦起兵,可能三五年都不會成功,女兒大了,不能蹉跎三五年。
趙相和夫人一合計,相中董承琅做女婿了。
謝景宸一直想讓董承琅和他作伴,嚐嚐做駙馬的滋味兒,沒想到他還沒開始明著撮合,董承琅就已經入了趙相的眼了……
一百萬兩被劫,訊息在傳回京的時候,也傳到了邊關。
董承琅替趙詡高興,更覺得謝景宸這個兄弟沒白認。
如果不是謝景宸提醒,他哪裡想的起來要給趙家送信,讓趙家半路打劫啊?
雖然只是送個訊息,可這個訊息價值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