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崇國公一黨的朝臣沒有多少睡安穩覺的。
端慧長公主的封地漳州有鐵礦山的事並沒有什麼人知道。
這麼大的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連南漳郡主都不知道,足見一斑了。
因為端慧長公主派人刺殺鎮北王世子妃,被皇上貶了,連帶著封地漳州都被鎮北王世子妃搶了去。
端慧長公主怕漳州事情敗露,嚇的割腕自盡……
雖然人從閻王爺手裡搶了回來,但這條命上頭還懸了把巨斧。
崇國公為了保端慧郡主和齊王,已經把軍器監搭進去了。
他是無論如何都要把端慧郡主保下的。
他們這些站在崇國公船上的人,能不隨波逐流嗎?
可鐵礦山……
端慧郡主說欺瞞鐵礦是動了貪心,打造的兵器都賣給朝廷了,這樣的說辭,連他們都不信,皇上會信嗎?
崇國公一黨的大臣是左右為難。
幫崇國公保端慧郡主,必定會被皇上記住,將來齊王成事,未必會有他們多少功勞,但齊王失敗,他們必遭池魚之禍。
可這時候不幫崇國公,以前的巴結討好就都打水漂了,功虧一簣,將來齊王失敗,他們倒黴,齊王成功,他們也沾不到什麼光。
一夜輾轉反側,第二天早早的就起了。
議政殿前,是空前的熱鬧,三三兩兩交頭接耳。
當然了,也有睡的好的,比如東鄉侯。
那是掐著點進的殿,就比皇上早那麼兩口茶的功夫。
皇上以為今兒的早朝會格外的吵鬧。
然而情況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崇國公雖然在朝堂上有一半的勢力,但保端慧郡主的人卻只有一半的一半,還底氣不足。
東鄉侯都沒說話的機會。
保端慧郡主的理由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她已經主動認錯了,太后年事已高,若是把端慧郡主斬首示眾,太后必承受不了打擊。
再者在沒有人彈劾舉報漳州鐵礦之前,端慧郡主就自己選擇了割腕自盡,被救回來後及時向太后認錯,這是自首。
朝廷律法,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最後——
皇上留了端慧郡主一命。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皇上奪了端慧郡主的封號,查抄了郡主府一切財產,連帶著駙馬家都難逃罪責。
這還沒完,皇上罰端慧郡主一家去看守皇陵。
皇上這樣罰端慧郡主,百官都道,“皇上仁慈。”
可對太后來說,這樣的懲罰太重了,女兒被貶為庶民,去看守皇陵,她想再見女兒、外孫女一面就太難了。
尤其端慧郡主才剛剛割腕自盡,身體還未恢復,看守皇陵清苦,太后怕女兒受不住。
太后苦苦哀求,皇上破例讓端慧郡主一個月後再搬去皇陵。
至於這一個月,她是肯定別想再住公主府的。
端慧郡主搬去齊王府養傷。
在端慧郡主搬家之時——
蘇錦又接了回聖旨。
漳州有鐵礦山,朝廷一般是不會把有礦山的地作為封地,尤其是鐵礦山。
百官都建議皇上給蘇錦換給封地。
這事正中皇上下懷,當初東鄉侯搶漳州也是權宜之計,蘇錦沒法開採鐵礦山賣,那封地就沒有多少優勢了。
皇上趁機給蘇錦換了一塊富饒之地做封地。
蘇錦對大齊的地理一竅不通,但不妨礙她高高興興的從福公公手裡接過聖旨。
福公公沒有多待就回宮了。
他前腳走,後腳南漳郡主向蘇錦討債。
太后讓李嬤嬤來請蘇錦去醫治端慧郡主。
蘇錦要一萬兩才肯去。
李嬤嬤無奈之下向趙媽媽借了一萬兩銀票給蘇錦。
蘇錦去了端慧郡主府,但她醫治不了端慧郡主,南漳郡主要蘇錦把診金退還。
當時一屋子人都在,老王爺、王爺、王妃……濟濟一堂。
丫鬟婆子們面面相覷。
畢竟齊王妃在王府大門前暈倒之前,曾大放厥詞,當時南漳郡主說的話,也是有丫鬟聽見的。
南漳郡主譏諷世子妃性子霸道,不去搶就不錯了,到她手裡的東西,就別指望她能還回來了。
可現在——
南漳郡主又找世子妃要銀票了。
小丫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