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灝離京是為了親事,他人到禹州,還沒有見到心上人,便得知訊息趕赴邊關,皇后派去的人只能無功而返。
這事傳到皇后耳中,皇后是氣也不是,不氣也不是。
人家這是防備著她,把她的話當耳旁風呢。
可人家把國事看的比家事更重,誰能說一個錯字?
皇上知道後,還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誇讚鎮國公教子有方呢。
畢竟戰場上刀槍無眼,只要上了戰場的,沒人敢說能全須全尾的回來。
有多少男兒離家後,連屍骨都找不著了。
鎮國公有些慚愧,他這兒子喜歡讀兵書是真,喜歡邊關,喜歡戰場廝殺的感覺都是真。
可在這關頭去邊關,更多的還是在逃避。
也罷。
與其留在京都為這些事煩心,還不如在戰場上同敵人痛痛快快的廝殺一場。
謝灝上了戰場了,崇國公世子上官暨組建飛虎軍為的就是抗敵,雖然飛虎軍遠沒有達到他想要的人數,但戰場是最訓練人的地方。
也只有上了戰場,打了勝仗,而且要贏的漂亮,才能說服皇上和那些將軍讓他完善飛虎軍。
組建飛虎軍這條路走得艱辛,半年前開始準備,至今也不過三千餘人。
一來時候上官暨選人的要求高,要的都是百裡挑一的男兒,寧缺也不湊合,二來是那些將軍都不願意把麾下干將交給上官暨。
這三千餘人多是從冀北侯麾下挑的,鎮國公手下給他湊了六百人。
就這樣已經連累冀北侯和鎮國公得罪人了。
將軍是靠軍功升官的,打仗不是一個人的事,為將者只擅長用兵是不夠的,還要將士們會配合,精兵良將缺一不可。
把精銳都給了上官暨,可能就是把軍功給上官暨啊,傻子才樂意呢。
上官暨不在乎軍功,他是崇國公世子,未來的崇國公,將來崇國公手裡的兵權都會由他繼承。
他只是想建立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立敵人聞風喪膽的飛虎軍。
大齊需要這樣一支守國門的軍隊。
上官暨向皇上請命出征,皇上準了。
三日後,他便帶著才組建沒幾個月的飛虎軍上了戰場。
挑選出來的都是精銳,大部分都上過戰場,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他們的體能更勝從前。
上官暨對他們有信心。
飛虎軍們更是士氣高昂,上官暨的理想,也是他們的理想。
能成為一隻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隊伍中的一員,是他們的驕傲。
他們會為能成為這樣的驕傲而不懈努力。
可憐沈鈞山本來就沒幾個知心朋友,上官暨是一個,和上官暨是至交好友的謝灝算一個。
現在兩人都去了戰場,沈鈞山連個喝酒的伴都找不到了。
更鬱悶的是沈鈞山還指著謝灝說服皇上收回賜婚的聖旨,這等著等著,人去邊關了。
文遠伯府一案又難查,太后一黨棄車保帥,查到的線索斷了。
這都半個月了,毫無進展,他十有八九還得再去梁州一趟。
他去梁州十趟八趟都無所謂,可他不放心雲初,安大少爺雖然躺在床上,沈鈞山對他也不放心。
這混賬東西太會氣人了,人都出不了門,下不了床了,居然還派下人這裡送賀禮那裡孝敬,生怕自己三個月不出門,京都權貴忘了他這個新繼任的文遠伯了。
上回病榻前的敲打,簡直是敲了頭蠢驢啊。
雲初還只是其一,還有三皇子和顏寧。
那小子太會獻殷勤了,把她表妹獻的都找不到北了。
一個比一個欠揍。
他的拳頭隨時處在暴揍的邊緣。
沈鈞山喝了口酒,把酒杯放下就出了包間。
冤家路窄。
一出門就碰到了崇國公府二少爺上官通和他的表弟。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上官通看著沈鈞山,道,“你和我大哥關係那麼好,比我這個親兄弟還像親兄弟,我大哥去戰場,你怎麼沒跟去?”
沈鈞山還沒說話,上官通先自己回答了,“忘了,我大哥組建的飛虎軍要的是精銳,即便是我想加入都不夠格,沈二少爺聲名遠播就更別想了。”
上官暨組建飛虎軍,上官通內心是贊同的。
擁有一支無敵的軍隊,不說在戰場上的殺傷力了,就是說出去也倍有面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