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幣制改革2(1 / 2)

小說: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個名字

北宋鑄造的銅錢多數叫小平錢,一枚既一錢,另外還有什麼折二、折三、當五、當十的暫且不論,只說小平錢,且只討論官鑄,私鑄的沒標準。 .

小平錢按照官方規定,是有一定鑄造標準的,這個標準每朝每代都會有所浮動,但不太大。至神宗年間,全在5斤10兩到5斤3兩之間晃悠。這是料重,是說鑄造一貫一千枚小平錢所用的原料重量。

說是銅錢,其實北宋的銅錢是一種銅合金,銅的例佔65%、鉛佔26%、錫佔9%。但銅錢的幣值可是按照100%銅算的,這間的差價是鑄錢的成本和利潤。

沒錯,北宋鑄造銅錢是『政府』的一項收入,基本都是盈利的,很少虧損。到了北宋末期和南宋,由於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鑄錢才逐漸轉為虧損。可是為了維持經濟,虧損也得鑄啊。

但是問題來了,北宋的銅錢是流通貨幣,商業還很發達,東南亞、東亞、還有北方地區都以北宋銅錢為通用貨幣,有的國家甚至不自己發行貨幣,乾脆拿來主義了。

以北宋的經濟發達程度,它要周邊國家的購買力強很多,所以買的東西賣的多,銅錢會大量流出到國外。可北宋又不是銅產區,銅的產量跟不這麼大消耗量,然後銅價會漲。

銅價一漲大麻煩跟著來了,人們會發現一千小平錢價值一千,只能買一千的貨物。但是把一千小平錢融了當銅賣,卻可以賣到更高價格,如一千二百。

那誰還用銅錢啊,大家都開始融化銅錢,算暫時花不出去,鑄成器具、佛像放著,也存一大堆銅錢划算。

這麼幹的人多了,市場的銅錢越來越少,越少朝廷得越多鑄造,鑄造多了用銅量大,然後銅價漲得更高。這是個惡『性』迴圈,如果不制止,貨幣體系完蛋了。

北宋『政府』肯定不會看著不管,於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平抑銅價,這是錢陌制。

錢陌制的物件是銅錢,一千個一的銅錢叫一貫,一百錢叫一陌。這是足陌,意思是沒有任何折扣。但足陌用到的地方不多,大多數經濟活動裡採用的都是官陌和短陌。

北宋『政府』規定官陌為七十七,也是說一陌本來應該有一百枚小平錢,但現在七十七當一陌用了,等於打了個七七折。

這樣一來大家會發現,把這七十七錢融化之後獲得銅的價值不如一陌錢高,那自然沒人倒騰銅錢玩,銅價也相對穩定了。

而短陌則是唐朝遺留下來的習慣,錢陌制不是宋朝創造的,它的出現唐朝還早。但在唐朝出現了除陌和墊陌的現金稅,宋朝『政府』也不會放棄這個斂財的機會,那接著收吧。

於是在市面,大家用短陌來表明錢是交過稅的,並在七十七的官陌標準根據各行各業的稅率不同接著向下浮動。

在開封城裡,官府用77陌,街市通用75陌,金銀店鋪74陌,魚肉菜72陌,僱勞力婢女68陌,代寫書只有56陌……各行各業都不太一樣。

要光是這點匯率計算還不太麻煩,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呢。宋人好像特別喜歡數學,為了能學而時習之,把日常生活和國家財政弄得世界匯率還複雜。

在短陌的基礎宋人又弄出來一個省陌。省的意思是官,也是和官府經濟行為有關的交易,用省陌計算。如賦稅、薪俸、軍費開支等等。

為了確保這些繞來繞去的幣值兌換率在實際使用不會搞『亂』,北宋專門在各級學校里弄了一門課程教授,其主要的考試內容都是計算各種陌制之間的換算。

《演算法取用本末》有例題:七十七省陌錢七十四貫,問為足錢幾何?答案為五十六貫九百八十。

別看題挺簡單,可裡面包含的不僅僅是加減法。洪濤在算院裡混的時候,不光自己算錯過好幾次,連那些宋代的大學數學系高材生們,照樣也不能保證每次都算對。

面對如此繁複的貨幣制度,洪濤能不恨嗎?以後湟州和甘涼路都是自己收稅,往來的商人各地都有,還有不少是來自西域或者更西國家的外國商人,稅算多了自己不吃虧,萬一算少了呢?

而且這種換算方式也太麻煩了,各州各路的陌制還都不太一樣,誰有功夫弄一群數學天才天天給他們算賬玩啊。

貨幣的使用方便程度會極大的影響交易速度,更會制約經濟發展速度,所以洪濤必須要想辦法改一改。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是發行紙幣,紙幣這玩意應該是『政府』最喜歡的,因為它不像貴金屬貨幣本身具有價值,還受數量限制,所以能沒完沒了的發行,想要多少有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