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或者頭髮中,就像擰麻花一般把筋發擰緊,利用彈性讓投送臂拋射重物。
它的優勢就是可以做的相對小一些、輕一些,便於攜帶,發射速度快。缺點也很明顯,筋發的做功效率不如槓桿,所以投送質量和距離都小。
扔上城頭的鵝卵石只有小孩拳頭大小,投送距離不過百多米,就算一次能投送好幾塊也不具太多破壞力。用在平原對付輕裝甲目標還有點效果,用來攻城只能算聊勝於無,反正對新軍是沒啥用。
“大人,他們正在架橋渡河!”黃蜂見到洪濤光看熱鬧,以為他忘了打仗的事兒,忍不住出言提醒。
“我這麼大眼睛還看不到他們架橋?別慌,人家是有備而來,總得把招數全用出來,知己知彼才好應對。傳令下去,把那群夏人高官的家眷綁在城頭上,國相的孫子留下。”
忘了?這得多寬的心。洪濤只是想長長見識,學習學習古代的陸戰技法。一頓火箭射出去容易,敵人連城邊都靠不上,屁也學不到。
“……這麼做有傷大人的聲望,要是被御史知道,免不得又得彈劾……”對於駙馬的命令,黃蜂有些猶豫,甚至打算勸說放棄。
“本官有個屁的聲望,不信你下去問問那些西夏士卒,有幾個認識本官的?只要你不說,御史就不不可能知道,是不是這個理兒?”
經過和大宋禁軍、廂役、以及當地官員這兩三年的接觸,洪濤覺得宋人之所以打不過夏人和遼人,馬匹當然是個重要因素、軍事理念也算,但還有一個方面以前好像沒人關注,它就是道德水準。
宋人的道德水準相對高,尤其是知識分子,他們總是以聖人為目標,即便達不到也努力爭取。可是戰爭裡好像用不上道德,更用不上公理,正是因為這兩樣準則談不攏,才會有戰爭,反過來再遵循它們去打仗,這不是逆流而上嘛,不合邏輯。
打仗不是奧運會比賽,更像是流氓小混混打架,誰出招陰損毒辣狠,誰就更容易佔便宜。什麼不許打後腦、小腹,為了贏釦眼睛、咬耳朵都得用,哪兒有規則啊。
只要贏了,你想怎麼描述戰爭過程就能怎麼描述,本來是靠偷襲一腳踢爆了對方卵蛋,也能說成是一記下勾拳擊中了對方下巴,贏得漂漂亮亮,誰會反對呢?
“別堵嘴,讓他們罵,誰停嘴就在背後用弩箭扎一下。我倒要看看下面的將領到底會不會把他們太后的侄孫、國相的孫子射死。”
很快那十多個婦孺就被帶上了牆頭,每人一個垛口綁得結結實實,為了更顯眼還豎起幾個大木板,上面用西夏文和漢文寫明瞭這些人的身份。
她們除了大聲叫罵之外就只能哭泣了,城下都是同族和同胞,平日裡看到都要向她們行禮,現在卻握著她們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