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棉花(2 / 2)

小說: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個名字

講確實有這個必要,因為人口眾多,每人都拿一點兒就是一筆很大的資金,真可以起到作用。

但凡事兒不能教條,要根據實際情況懂得變通。對於大國有好處的辦法,放到湟州和甘涼路這種人口稀少的地區可能就不是好事兒。

這是一個很高深的數學題,其中包括了精算學、機率學等等一大堆技術手段,到底有多少人口時採用這種辦法才好用,少於多少人口時就不能採取這個辦法,洪濤算不清楚。

但他能扒拉著算盤算清楚,以目前的人口數量這麼做就是在坑官府,不用多,一年來兩次天災,規模也不用大,整個湟州和甘涼路的官府就破產了。

玩不轉的事兒洪濤從來不輕易答應別人,除非是為了坑人。自己肯定不能坑自己的百姓,他就把話說得明明白白。沒其他原因,就是因為官府怕虧錢,也做不到所要承諾的事情,所以這件事兒不幹!

既然已經能做到糧食自給自足了,還鼓勵老百姓開荒幹嘛呢?全都放牧剪羊『毛』也不現實,涼州『毛』紡廠沒有那麼大產量和銷量,根本不需要更多的羊『毛』來源。而這些荒地也不全是適合放牧的草原,大多數還是當初西夏居民耕種過的熟田,更適合種植農作物。

其實洪濤就是想讓大家耕種農作物,但不是糧食,而是一種經濟作物,棉花!

古代的農業大多是為了吃飽肚子,但也有經濟作物,比如茶葉,還有桑樹等等。換算一下的話,種植經濟作物產生的效益往往比種植糧食來的高。當然了,前提是先吃飽,否則就談不上經濟效益了。

湟州和甘涼路的未來如何發展,洪濤原本計劃把它建設成一個商業為主、手工製造業為輔、農業保底的模式。

充分利用古代絲綢之路的帶動效應,一心一意發展商業,再弄點特產吸引外來客商,糧食能自給自足就夠了。

但是王浩從瓜州回來時帶的一袋子棉花種子,讓洪濤不得不重新調整之前的計劃。這玩意可是好東西,如果說絲綢主宰了古代的帝國經濟,那棉織品就是唯一能取代絲綢地位的產品。

它有一個絲綢所不具備的巨大優勢,成本更低,產量更大,可以全民普及。絲綢只能作為高階產品,就算全大宋都種滿了桑樹,也無法讓它成為尋常人家的日用品。

可以這麼講,絲綢的潛能基本也就到這兒了,但『毛』紡品和棉織品的前景才剛剛顯『露』。用後世的話講,叫做朝陽產業。

都朝陽了,洪濤必須得當朝陽升起時的第一縷光芒。種棉花,還得大面積耕種,以後涼州就是『毛』紡廠加棉紡廠,石羊河兩岸全得是水車驅動的紡機,從涼州城到肅州城,遍地都要看見棉桃和羊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