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放手!”洪濤之所以敢這麼刺激蕭兀納,憑的不是一身指點江山的王八之氣,而是身邊那幾名特種兵。
此時他們的短刀就頂在蕭兀納後腰上,還有短弩相逼,只要這個契丹大漢再有動作,真就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了。
“蕭大人,本官剛才不是說了,第一步叫互信,第二步才叫互傷。要是兄弟之國能互信,何必費這麼大力氣爭鬥呢。待本官把驛道修通,兩國在邊關不再兵戎相見,就可以建立更大的榷場。屆時這裡的兵甲利器可以變成鑄鐵爐子、農具。兩國繼續兄弟之約,一起把外人趕走,不就可以世代和睦了嘛。”
這番話說的洪濤自己都不信,太假了,但只能這麼說,有時候說實話是要遭人恨的。不過從他的本意來講這番話不全假,目前對宋遼兩國最有利的就是先瓜分西夏,把三國演義變成二虎相爭,簡化局面。
“王丈可能做得了朝廷的主!”受了這麼大刺激蕭兀納的腦子全亂了,使勁兒不想信,可漫山遍野的火光和隆隆作響的鍛錘讓他無法把內心平靜下來。
“蕭大人此言差矣,人與人交往不看怎麼說,要看怎麼做,本官認為國與國之間也該如此。該做的本官正在做,下一步棋就得看蕭大人您的了。”
朝廷同意?快拉倒吧,朝廷裡那些人要是能看到這一步,自己早收拾鋪蓋卷滾蛋了。但洪濤也不怕遼國使節去提這件事兒,修路、造船都不是偷偷做的,朝廷早就知道,邊關互榷更是朝廷的政策。
其實說了半天都是廢話,目的只有一個,拖時間!只要遼國君臣有這方面的想法,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問清楚的,戰爭也不會太快來臨。等他們明白過來時自己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了,他們不想打自己還不答應呢。
這就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每一句話都是在撒謊,都是在為自己國家謀取利益。誰信外交官的承諾,誰就會吃大虧。
可還不能全不信,畢竟人或者國家都是要有基本信用的。所以任何戰爭剛開始都要找藉口,用來向世人證明己方是正義的,對方是違約的。
如何把握尺度和分寸,如何在談判桌上不費一兵一卒就拿到紅利,不光需要犀利的口才、敏捷的思維、縝熟的國際關係,還得靠真正的實力。
假如沒有新軍可以依仗、沒有工坊當做籌碼、沒有造船技術發揮,洪濤就算說破嘴皮子蕭兀納也只會一笑了之,並在心裡默唸:這孫子太能白話了,一點實的沒有,純口販子。
還得回國和遼國皇帝說:南朝沒啥能人,全是誇誇其談的廢物,該出兵就出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