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最終很可能把遼軍全吃掉或者來個擊潰戰。
但怎麼算也沒算到遼國皇帝會御駕親征,還不管不顧的把全國軍隊都抽調過來玩命,把一場區域性戰鬥演變成了兩國大決戰,自己這顆棋子還成了勝負手。這人要是倒黴啊,喝涼水都塞牙!
此時抱怨也沒用了,目前最關鍵的就是想辦法死守待援,能多堅持一天就多一份勝利的希望。自己有後勤壓力不假,十多萬遼軍人吃馬嚼的壓力同樣也不小,誰先忍不住誰就輸了。
至於說北宋禁軍的動向,洪濤都不敢當成常數計算。他們是把神經刀,能打的時候可以以少勝多,慫的時候以多欺少還是輸。
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把城裡這十多萬百姓處理掉,就算一天只給一頓飯吃也是巨大的消耗。原本不打算放他們走,免得成為遼軍的幫手,現在看來這些人當敵人比當朋友合適。
第二個要做的就是準備武器,析津府內的糧倉挺滿,水井也挺多,吃喝不缺但武器不太夠,這時王七發明改進的投石機就有用武之地了。
在涼州城的時候它們就發揮了不錯的作用,再接再厲吧。析津府城內同樣不缺木料和磚瓦,被阿速死力勸降的女真族人正好給王七當拆遷隊用的,除了城牆之外沒有不能拆的!
第三個要做的就是祈求老天爺開眼,天氣趕緊冷啊。氣溫越低、北風越大,對防守一方就越有利。
此時已經進入農曆十一月中旬,前兩天剛剛下過一場小雪,看樣子宋代的北京地區比後世要冷得多,再來一次大風降溫自己就又有辦法可想了。
比如說和在馬尾城是一樣在城牆上潑水凍冰,城內不光有很多水井還有一條小河和一個大湖,水源不缺。雖然說這裡的氣溫還比不上馬尾城可以速凍,但在夜晚潑水的話一宿怎麼也凍上了。
白天南邊城牆化的快點,其它三面城牆基本不會有大變化,多堅持幾個晚上照樣可以弄一層冰甲出來。以西夏人的攻城技術水平都拿冰城沒什麼好辦法,遼人在這方面還不如西夏人呢。
洪濤在城裡緊著忙活,耶律洪基也沒閒著。為啥遲遲沒有發動進攻呢?因為他是個文化人,兵法也沒少看,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有著深刻的瞭解。
自打抵達析津府之後,他就派人把和新軍交戰過的殘兵敗將全找來了,即便耽誤幾天時間也要問清楚敵軍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能一路勢如破竹攻克析津府,沿途大大小小這麼多支遼國精銳都沒攔住。
“弓弩犀利、會炸響的鐵球、會燃起大火的鐵球、能移動的車城、不畏箭矢的甲冑,眾愛卿可有應對之策?”
耶律洪基年近六十,身材並不高大反倒有些清瘦,頭髮、鬍子、打扮更像漢人,要是把身上的裘皮大氅和頭上垂著狐狸尾巴的帽子換成龍袍,和漢人皇帝也沒啥不同。
對於這幾天總結出來的敵軍犀利之處,這位老皇帝沒啥直觀感覺,他本身就不擅長行軍打仗之事,要是能用詩詞比賽代替戰爭更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