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油?”在油坊門口排了四個農夫,男女都有。以洪濤的尿性,必須先奔最年輕的女性。這回是個三十多或者四十左右的農婦,長相一般的不能再一般,但收拾的挺乾淨,看上去就是個持家好手。
“……你這廝不去返貨,來油坊作甚!”女人一張嘴,洪濤覺得還得再加上個特質,潑辣。
“我家中有棉田,也想種些油菜,只是不曉得此物可否值當。”
論裝孫子洪濤也是大宋數一數二的存在,此時在他身上啥虎目一撇、迎風矗立、氣宇軒昂、卓爾不凡都沒有,一丁點上位者的感覺也感覺不到。不能說全身都是猥瑣吧,但一笑一顰、一言一行都和市井商販極其相似,唯獨口音比較獨特。
“自然是種得,一斤籽能出三兩油。就是油坊這廝貪得很,油渣還要被扣下。要是你家有油坊,用油渣養地最好不過。”
女人再次張嘴,洪濤覺得還要再給她加上一個特質,熱情。看大姐的意思,只要自己表露出感興趣的意思,這番談話還得繼續下去。所以他沒接話,只衝女人笑了笑算作感謝,揹著手向油坊裡走去。
一斤籽出三兩油,聽著挺高的,但實事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傳統的一宋斤等於十六兩,十進位制只在幾個傳統特區和沿海城市流行,目前還無法普及。
按照一斤十六兩算的話,出油率還不足百分之二十。這個資料要比湟州低將近六七個百分點,不算少了。洪濤覺得如果不是油菜籽本身的質量問題,那就是榨油方式有問題。
當然了,也可能是當地油坊老闆心太黑。不過這種可能性不高,都是鄉里鄉親的,古人很重視名聲,輕易不會鋌而走險。
洪濤懂榨油嗎?怎麼說呢,細節真不懂,但他是萬金油,只要別動手光動嘴,基本啥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還挺有見解。現在他就要進油坊裡看看到底是操作有誤,還是老闆心黑。
油坊裡幹活的只有三個人,這裡的榨油裝置很新,放在當下還得說很先進,是一組產自大名府的雙螺桿榨油機。一大一小兩臺機器,小的用作初榨,當油餅溫度下降之後,再加熱送入大的精榨機裡過一遍。
以目前的技術能力,榨油也就只能到這個地步,再想加壓光靠螺桿做不到,恐怕得上水壓或者液壓裝置。除非是大型榨油廠,一般人真玩不轉這種大型裝置。
“老哥,想不想每斤油籽多出半兩油?”洪濤揹著手在初榨、精榨、炒制三個環節看了足足半個多小時,有點心得了。油坊裡的三個匠人也沒惡語相向,任憑他這個外人隨便觀看,讓他挺有好感,準備送點溫暖算作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