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實用為主(1 / 2)

小說: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個名字

苗魁自然是輸了,輸得心服口服。不管是單人『操』作的一窩蜂還是雙人發『射』的馬蜂窩,在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離上除了命中率之外,其它資料全都遠遠超出禁軍弓手的能力。再遠的話,禁軍弓手就更不是對手了,連命中率都會被超過。

其實在第一波馬蜂窩齊『射』之後苗魁就知道自己輸了,根本不用看命中率。一對一『射』箭比賽可以憑藉準確獲勝,但在大規模作戰時啥準確率都不用考慮,只要能把箭矢發『射』到預定『射』程就是合格,重要是『射』速和箭矢的重量。

馬蜂窩的『射』速就不用聊了,呼吸之間三十二支短槍一般的重箭全都爭先恐後的竄了出去,想停都停不下來,再訓練有素的弓手也只能望煙興嘆。

威力也沒法比,禁軍一石五斗硬弓所用輕箭重二兩三錢,重箭不過三兩,可一窩蜂光箭頭就有二兩多重,整支箭重超過了八兩,也就是半斤多。

兩種不同重量的箭矢,如果發『射』距離相同,威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要是換成馬蜂窩重達兩斤多的巨型重箭,即使箭頭都被做成鈍角,也以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按照駙馬的理論,這種重量的箭矢已經沒必要用鋒利的箭頭來破甲,它靠的是加速度獲得的自身能量,只要材質夠硬,不要箭頭換成鋼棍,照樣會把甲冑戳個洞,傷害一點不比鋒利的箭頭小。

事實上確實如此,凡是被馬蜂窩重箭『射』中的目標基本就沒啥救治的必要了,除了箭頭創傷之外,碎裂的竹片、甲片、皮甲、衣物全會成為箭頭的幫兇,人體組織加上骨頭,在它們面前如同豆腐一般柔軟。

當然了,一窩蜂和馬蜂窩也有劣勢,那就是造價高。這玩意『射』出去的箭矢百分百都是一次『性』,頂多能把鋼箭頭、鐵箭羽回收,其餘部分很難找到囫圇個的。就算完整也無法再次裝『藥』,依舊算廢品。

這樣的話就等於『射』出去一支少一支,要是再加上嚇人的『射』速和坑爹的命中率,一場仗下來都不敢去算消耗量,那會讓各軍主將和遠在京城的樞密使哭瞎眼的。

“非也、非也,苗指揮此言差矣……錢並不是最貴的,人才是。你來看看這些工匠,他們每人值多少錢?用十具馬蜂窩和你交換可願否?”

對於苗魁提出的這個缺陷,洪濤咧著嘴又開始拍胸脯了。在別人看來這個缺點很大,光厲害用不起也是枉然。可是在他自己眼中就不算什麼大缺點了,除了對後勤壓力有點大之外,其它的全都不算事兒。

成本?有花膏、香水、白蠟和寶繪堂、蜂窩炭、鑄鐵爐這麼多吸金怪獸,還算啥成本啊。在『性』命攸關的問題上,洪濤從來不把成本放在第一位。用他的話講,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其實就算沒有那些吸金怪獸補貼,這種原始火箭的成本也不會太高,因為它們不是用傳統人工方式鍛打出來的。

啥百鍊鋼啊,只是為了聽上去高大上,現在都改成從平爐裡直接出鋼水了,再經過工匠們憑經驗判斷,不同硬度的鋼材分類儲存,真正用來送入鍛錘下製造箭頭的遠遠算不上好鋼。

啥叫好鋼呢,駙馬說了幾種,名字很怪。比如碳素工具鋼、碳素彈簧鋼、馬氏體鋼。但駙馬也說了,由於缺少一些原材料,目前還無法大量生產這些特殊鋼材,需過一段時間再說。

這可讓工匠們急紅了眼、愁白了頭。幹嘛還過一段時間啊,先教教大家唄,缺啥吱聲,只要大宋有的,賣媳『婦』賣孩子也得弄來。

鑑於廣大工匠們對知識的渴望,洪濤從善如流,還真給大家『露』了一小手。效果嘛,看看進獻給皇帝的兩幅甲冑就清楚了,它們還真不是普通的鋼甲,而是經過表面滲碳硬化處理的準複合鋼甲。

為啥叫準複合鋼甲呢,因為實質上甲片還是鋼質,只是外層含碳量比較高,硬度大而韌『性』差;內層含碳量比較低,硬度低韌『性』強。兩層含碳量不同的材質形成互補,取長補短,大大提高了甲片的防禦力。

具體做法就是用生鐵澆鑄、拼接出來一個一米見方的滲碳箱,底部用耐火磚壘砌爐灶,由焦炭加溫至六百度左右,再把需要熱處理的工件和摻入了純鹼的木炭粒一層一層碼放好,繼續加溫到九百度左右,保溫三小時或者一個半時辰取出淬火即可。

這時候又需要用到金屬熱處理專業裡的另一項工藝了,鹽浴!如果沒有鹽浴,只用空氣冷卻或者水淬,這麼薄的工件兩面都會產生氧化層,影響平均厚度,保不齊還會出現細微裂縫和氣眼。

最好用被高溫融化的鹽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