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通川堡(白銀20)(1 / 2)

小說: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個名字

“大人不可!我等初來此地路徑不熟,寨中廂役靠不住,還是單獨紮寨穩妥。”聽到命令,富姬倒沒什麼意見,上馬就要繼續頭前開路。苗魁卻面色緊張,伸手拉住了洪濤的馬韁,有點不聽勸阻就不讓走的意思。

“此話怎講?”在這個問題上洪濤比較虛心,苗魁雖然沒真正上過戰場,但他戍過邊,又在禁軍中待了那麼多年,對軍中各種事情知道的應該還是清楚的,多聽聽沒虧吃。

“邊關堡寨不全是由禁軍把守,還有廂役城寨。末將觀此地既不靠邊也不為關,非險要之地,定為廂役屯田輸糧之所在。廂役兵源複雜、軍紀渙散,時有偷盜劫掠之舉。官人攜有女眷、車馬,貿然入寨必受制於人,下屬不便護衛。”

苗魁果然有很充足的理由,打仗他可能沒什麼經驗,但是對北宋這些兵種如數家珍,聽聞的各地見聞更是數不勝數。

經過苗魁這麼一講解,洪濤終於算是明白了禁軍和廂軍的實際組成和功效,以及北宋朝廷為什麼要在禁軍之外再弄個廂軍出來。

廂軍,也就是苗魁口中所稱廂役,聽名字就該知道他們是個什麼兵種了,役,勞動也……

沒錯,廂軍就是專門負責勞役的部隊,很像後世的建設兵團,專門從事各種軍民建設、屯墾、匠作、運輸、腳遞、水利、礦業等等工作。

這個政策從北宋初期就有了,基本代替了徵召民夫。所以說廂軍在建立之初還是有積極作用的,它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宋朝百姓的勞役之苦。

比如在開封城內,東西八作司、牛羊司、御輦院、軍器庫、後苑造作所、後苑工匠、南北作坊、綾錦院、弓弩院、東西水磨務、東西窯務、御廚、御膳廚、法酒庫、油庫、醋庫、布庫、步驛、馬遞鋪等,都是由禁軍統領、廂軍實施的。

再比如這個通川堡,也是由廂軍駐紮。為何這麼肯定苗魁也說了,它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既不靠近邊境也不是什麼交通要道,幹嘛要設定一個軍事寨堡呢?原因只有一個,就糧!

也就是說這個軍事寨堡不是打仗用的,而是屯墾用的。再說白點吧,就是給此地駐紮的中央禁軍種糧食用的。

湟州地處青藏高原東緣,山壑縱橫人煙稀少,交通非常不便。這一點洪濤已經親自嚐到了,三百多里路走了好幾天,有馬有車的,居然連一半路程都沒走完,還累得和孫子一樣。

在這種自然條件下,邊境駐軍的後勤補給如何解決呢?尤其是糧食,再精銳的部隊吃不飽也沒有戰鬥力。可是從關中地區直接向高原上運糧成本有點高,還容易受氣候影響。

於是北宋朝廷想了個辦法,就地就糧!也就是說這些駐紮在邊境的中央禁軍不再單純依靠後方運糧補給,而是採用自給自足的方式減輕後勤壓力。

但作戰部隊還有戍邊的軍事任務,無法全脫產去耕種,怎麼辦呢?這時候廂軍就有用了,他們本來就是勞役部隊,耕種正是其中一項本職工作,不僅能專心致志的種地,還比禁軍種的好、種的精。

所以在很多邊境地區就會出現一種離邊境較遠的軍事寨堡,它們基本都是屯田或者開礦冶煉,相當於距離邊境最近的後勤基地。

不過吧,中國自古以來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好的政策往往得不到好結果。民間不是常說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經是好經,卻讓歪嘴和尚給念歪了。

廂軍也沒逃出這個怪圈,原因很多。首先它的兵源就非常複雜,不僅是被禁軍淘汰下來的弱兵,還有不少流民。假如光是這兩種人也沒什麼,最麻煩的就是廂軍裡還有很多配軍!

賊配軍這個詞兒在北宋年間是絕對的貶義詞,或者叫髒話。因為配軍就是罪犯,不管你犯了什麼法,都有可能被判充軍。這是宋朝法律明文規定的,叫做配隸法。

配軍與普通廂兵相比在待遇和地位方面上更低、乾的活兒也更苦,本質上有點像後世的罪犯被判勞動改造,自然不會太輕鬆。

另外配軍還有個特殊的地方,一部分面部刺有紋身,叫做黥面。但黥面並不是所有配軍都有,只有那些刑事犯罪,比如偷盜、搶劫、姦淫之類的惡性罪犯才會被刺上紋身,以做區別。

這一點其實和後世的戶籍管理檔案制度很像,刑滿釋放人員的檔案裡會有記載,這個汙點會跟一輩子,很難抹掉。

試想一下,這些惡性罪犯到了天高皇帝遠的邊關,會對之前所犯的罪行有所收斂嗎?假如配軍有年限、表現優異的可以釋放回家,他們可能還有點盼頭、有洗心革面的動力。

但有年限的配軍從北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