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隊形之外,吐蕃人也安排了探馬之類的哨兵,他們一般要比大部隊突前幾里路。此時吐蕃人的探馬正在和特種部隊互相追逐,雙方誰也不認識誰,當成敵人是第一反應。
這時就能看出天生的騎兵和後天的騎兵有啥不同了,儘管特種部隊有可以在馬背上使用的蠍子弩,還有堅硬的甲冑,但依舊佔不到什麼便宜,被追得漫山遍野跑,很是狼狽。
好在吐蕃人還沒失去理智,發現了這座奇怪的車陣之後就放緩了腳步,在遠處觀望了一會兒,馬上派人折返大部隊報告。
估計是個傻子都能看出車陣正在和涼州城作戰,那些屍體、冒煙的城樓和損毀的城牆無一不在訴說著之前戰鬥的強烈程度。
於是吐蕃人很謹慎的在三里外停止了前進,他們的選擇和夏人一模一樣,很快就派出一小隊人,也是舉著旗幟前來詢問情況,想搞清楚這個車陣到底是誰,友軍還是敵軍。
這次洪濤沒讓新軍再去攻擊對方的使節,既然知道是董氈的人,再這麼搞就有點沒麻煩故意找麻煩了。
但他也沒讓對方太過靠近新軍的陣地,訛力命就是新軍的使節,但他只有一個,手裡也沒旗幟,而是拿著湟州經略安撫使的官憑。
雙方的使節湊在一起聊了不到一刻鐘就各自返回了陣中,訛力命告訴洪濤來的確實是青塘兵馬,帶隊將領為董氈和他的第一猛將青宜結鬼章。
董氈能在青塘一帶稱王稱霸也不是沒有理由的,打仗很有一套。他讓養子阿骨朵帶著主力攻佔了仁多泉城,正在和涼州援兵鏖戰。
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主力,還有一支不到萬人的吐蕃騎兵繞道偷偷下了高原,趁著雙方激戰直插涼州城。
“都尼瑪不傻,一個比一個賊!”
不用解釋洪濤也明白,吐蕃人的目的就是突襲這座毫無準備的城池。成功了,他們就從背後包抄涼州援軍。失敗了則退回高原坐山觀虎鬥,大宋朝廷也說不出什麼不是。裡外都不太虧,一旦賺了就是大賺。
“本官就不去見他了,還是由你帶個話,就說我們已經弄塌了涼州南門。現在不如合兵一處登城,青塘兵向西、新軍向東,待把整座城打下來之後再在內城匯合。”
有了援軍那就不能光看自己耍,你們不是也想要涼州城嗎,那就得出點力。至於說這座城最後歸誰現在聊為時過早,歸誰也不能歸西夏,所以一切都要等把城市拿下來再聊。
涼州城成了啥模樣不用訛力命去講大家都看得見,既然確認了是友軍,此處又有便宜可佔,董氈也不矯情,很痛快的收下了這份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