軾想到了一個回擊王詵無禮舉動的辦法。
你不是找個小吏來打發我嗎?得,我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派個書吏去應付你。來時長公主託自己給駙馬帶了一些衣服,人家都不見自己,自己再上趕著用這個藉口去見面就顯得太賤了。
蘇軾的書吏叫高俅!這名字好像有點衰啊。如果他要知道後世有本書叫水滸傳,裡面也有個高俅高太尉,估計馬上就得給自己的書吏改名字。
其實改了也沒用,此高俅就是水滸傳裡的高太尉!沒錯,高俅發跡之前本是蘇軾身邊的書吏,也就是小秘書。
後來蘇軾又被貶,念高俅乃開封人,為人又聰明伶俐,不想讓他跟自己一起遠走他鄉吃苦,於是就把這個小秘書送給了駙馬王詵。
王詵當時與端王趙佶交往甚密,端王就是後來的宋徽宗,王詵則是宋徽宗的姑父。
拋去這層親戚關係,王詵在當時畫畫很有名,宋徽宗從小也喜歡畫畫,沒事就跑到姑父家裡學習。要說後來宋徽宗在書畫上獨成一派,和他這位駙馬姑父也不是一點關係沒有。
高俅入了駙馬府,自然就有機會見到端王。端王除了喜歡書畫,也喜歡踢球。一次偶然的機會,就和高俅踢了幾腳,然後發現這個人球技不錯,乾脆就把高俅要到了身邊,算是個玩伴。
天知道皇帝的位子最終會落到他腦袋上,自己都當皇帝了,身邊的人自然也得水漲船高。高俅於是這才正式走上了仕途,然後一步步爬上了高位。
歷史上有關高俅的記載很少,也不像水滸傳裡所說的那樣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奸臣,好像北宋滅亡都是他和蔡京一手策劃的。
他其實就是個嘴皮子好用、能耐不多、又喜歡鑽營的官僚。比他壞、比他心黑的官一抓一大把,可是他倒黴被施耐庵看上了,還寫進了書裡,這才遺臭萬年。
否則啊,後世的人恐怕都不會知道有這麼個人存在,因為史書上根本就沒有多少他的記載,大壞事沒有他,好事也沒有他。
高俅生在北宋開封城的一個普通小商人家庭,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學習不太好還經常惹是生非的熊孩子。
整日裡不務正業和街面上一群混子玩,沒學什麼正經玩意。不過他從小也喜歡書畫,寫得一筆好字,身上還帶著點功夫。想來也是,整天和混子一起,身上沒功夫怎麼打架啊。
等他成年之後,他爹實在是管不了,於是就把他轟出家門,促其自立。這下高俅傻眼了,以前的好哥們全都幫不上忙,只好去給別人打工。
輾轉換了好幾個地方,靠著自己能說會道的嘴、察言觀色的眼和一筆不錯的毛筆字,終於在開封城一家文具店裡混了個記賬的差事。結果這家文具店老闆和蘇軾是朋友,一來二去又把高俅推薦給了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