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就是利益了,但凡是人,只要在社會中就離不開價值。王冠和水虎翼的收入並不是貪墨,而是正當收入。每次遠行都有補貼,加上原本就比其他禁軍高的軍俸,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另外讓王冠沒想到的是,自己這個指揮使還給家族帶來了利益。當聽說要租用海船為湟州運軍糧之後,家裡人不僅沒有反對還非常高興,馬上就答應了下來。
原因王冠也聽家裡人說了,六分儀導航的事兒王家真的沒當回事兒,主要是聽上去太神奇不敢信。讓王家欣然同意的並不是六分儀,而是一個俗的不能再俗的東西,鐵!
注意啊,不是鋼而是鐵。王家不要好鋼,只希望能用糧食換取生鐵。幹啥用呢?鍊銅!北宋的銅礦南方比北方多,但出產生鐵卻是北方比南方多。
由於產量問題,南方很多地方得不到足夠的生鐵去提煉銅礦,只能幹看著銅錢每天嘩啦嘩啦的流走,心裡真著急。
烏金行的名號早就在金明池階段就已經傳了出去,它出產的鑄鐵爐子不僅供應開封,還被南來北往的商人帶到南方。
懂行的人一看,立馬就知道這種鑄鐵質地很好,工藝也精細,然後就有人盯上了烏金行,試圖從它這裡弄到生鐵。
可惜這時的烏金行建在皇家園林中,尋常人等真靠近不了,買賣自然也就談不上。但當王冠說他在渭橋鎮烏金行任職後,王家人的腦子立馬就高速運轉了起來。
糧食江浙一帶多得是,價格也便宜。就算用海船運到京兆府會增加不少運費,只要能換到生鐵就一點不虧,拉回來肯定大賺。
更何況駙馬也沒說白拉,該多少錢給多少錢,還是先預付一半,這差不多就等於是沒本的買賣了。王家用預付款買糧,自己花錢運輸,然後就拉著一船一船的銅錢回來了,這種買賣如果還不上趕著聯絡,枉稱商人。
“糧船何時能到?”親手把面具幫王冠撩起來,聽完了糧食換生鐵的建議,洪濤不禁感嘆,宋人做買賣真是個頂個的好使,有腦子、有手段、還有膽識。
“過完上元節家叔就在籌備船隻和購買糧食,只是第一次駕海船逆流入河,路上免不了要有不少關節需要打點,無它,只是些許錢物而已,以後要想常來常往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家叔善於此道,必不會讓大人等太久。”
王冠也只知道個大概,在這個年代除了使用驛站系統,遠距離傳遞訊息基本不可能,而遠距離運輸的誤差能控制在一個月之內就算很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