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計劃有變(1 / 2)

小說: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個名字

自己是不是必須上前線?這個問題已經沒啥可考慮的了。甘涼路必須救,那裡有自己的產業和自己的女人。

齊王也必須救,他是自己龐大計劃的關鍵節點。失去了這位六皇子,計劃執行的再完美也不算成功。

能不能在三個月內練出一支強軍,這也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其實都不用練,這支軍隊一直存在,只是不為人知罷了。

它們在哪兒呢?藏在三個地方。首先就是最容易猜到的濟州島,沒錯,蔣二郎的海軍、蕭兀納的海軍陸戰隊總數有三千人左右。

他們中的少一半成員原本就是新軍,還成建制的訓練了六七年之久,又全部換裝了後裝線膛槍和後裝火炮,戰鬥力比新軍強了很多。

其次就是鏢局、郵局和督查院系統裡的武裝人員,總數也有二千多。這些人一直都按照特種兵和新軍的標準訓練,同樣熟悉火槍效能,只是大部分人並沒經過正規戰鬥洗禮,差就差在作戰經驗上了。

最後的兵源比較不好猜,怕是誰也想不到,但他們的人數最多。只需在福州日報、真理報上登出一則招兵啟示,以國家和涼王的名義召喚當初北伐時的新軍和工程兵部隊,估計從者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年紀?二十多歲的新軍和四十多歲的新軍在洪濤眼裡是沒有本質差別的。具備行軍的體能、可以拿得動滑輪弩和追魂槍、有挖戰壕的力氣就足夠了。

新軍的選擇專案的不是拼殺技能,而是多年養成的戰術素養和對戰術的理解執行能力,這玩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煉出來的。

算一算的話,三個月之內往少了說也有一萬新軍可用,其中一半是純粹的火槍兵,另一半隻能先用滑輪弩。

以一萬新軍對陣五萬甚至十萬敵軍,洪濤還是有點把握的。初期作戰地點在國內,目標是防禦不是強攻,不管敵人有沒有鋼板弩,拖住他們的進攻步伐還是足夠的。

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有點像二戰時德國人採用的閃電戰,啟動快、移動快、特別善於在運動戰中穿插包圍,但缺乏持續力和攻堅能力。

他們的戰爭週期往往在半年之內,不管輸贏都要歇口氣。只要能讓敵人停下腳步,別在半年之內就把北宋的防禦體系沖垮,這場戰爭至少就不會輸。

現在洪濤需要考慮的不是能不能打過,而是打過之後該如何自處!這個問題怕是比退敵還難,一旦出現失誤就真要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了。

趙顥能被自己忽悠一次,不可能再被忽悠第二次。當他發現身邊潛伏著一隻猛虎時,不用問,那種感受洪濤自己都能有切身體會。

三個月湊出一支可以和西夏人對壘的強軍,這就是自己的原罪。

用這支軍隊對外作戰時誰都不會說什麼,可是一旦戰爭打完肯定會有人站出來提問:無時無刻私下豢養一支有滅國之力的強軍,涼王您是打算幹嗎?

自己肯定不能說我掐指一算,某某某時大宋會有國難,本王忍辱負重、自掏腰包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替國分憂。就算這麼說了誰會信?別人都信,皇帝不信也是枉然,在皇帝眼中這就是謀逆!

所以說洪濤要考慮的不光是如何應對戰爭,另一隻眼還得盯著身後,這種感覺最難受。

可話又說回來了,自打從湟州開始一直到大名府,幾乎每次領兵出征都是如此,次數一多也就習慣了,沒人盯著反倒不太舒服。用後世的說法形容,這叫受虐狂!

蔡京和蘇軾的船離開碼頭沒多久,一匹匹快馬也從長江學院裡鑽了出去,沿著大路小徑跑向了不同方向。同時離開的還有幾艘小船,有的沿著運河北上,有的順著長江東去。

隨著這些人的離開,促進社系統很快就會像鐘樓上的鐘表,時針正指向整點,全部機械都開動了起來,準備用積攢起來的力量去敲響鐘聲。到底是衝鋒的訊號還是敵人的末日,亦或誰的喪鐘,怕是都有吧。

洪濤回家時已吃完了晚飯,這一下午除了向各處的促進社負責人下達命令之外,還要帶著地理系的幾個高材生圍在沙盤旁邊來回來去規劃行軍路線、計算集結時間。

不光要計算新軍的,還得把沿途所經州府可能遭到禁軍圍困的情況也計算進去。頭緒太多,饒是有這麼多專業人才幫忙也非常耗費精力。

學生會不會起疑可以不考慮,類似的題目他們做過很多次,能得到校長親自授課是莫大的榮譽,不會想太多,這也叫習慣使然。

其實就算洪濤告訴他們自己的計劃,怕是也沒什麼關係。地理系說是為了描繪山川地圖、勘探礦脈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