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個更具可能性的選擇。
然後洪濤就真憤怒了,趙顥啊趙顥,當初就是看在你們是親叔侄,老趙家這百十年來也沒出現過皇族血腥更迭的先例,我才把皇位讓給了你。本指望能念及兄弟之情別利益燻心,當個十多年二十多年皇帝過過癮得了。
假如你真把國家治理的好,我就支援你繼續坐下去,哪怕趙傭再不樂意,哪怕再違背神宗皇帝的意願,這個黑鍋我也幫你背了。
可惜你玩政治手腕一門靈,治理國家真不咋地,還長了一顆黑心,連侄子都不打算放過。問題是你到現在一個兒子都沒有,以後有沒有還不知道呢,就這麼著急清除障礙,這也太不是東西了。
這種可能性自己能想到,眾朝臣不會想不到,可你們就眼睜睜的看著此事兒發生沒人阻止,還整天舔著臉說什麼聖人教化,教你娘了個化,全是一群雞鳴狗盜之輩!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天子之怒血流千里,洪濤怒了,一滴血也沒有,只有幾十艘大海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
蘇軾捱了一頓罵也沒頂嘴,扭頭上船走了。領走之前交給洪濤一份樞密院的公文,內容特別簡單,朝廷正在修整汴河,連槽船都無法順利通行。
運河不通了,走黃河也不成,黃河剛剛決口水情不穩無法通航。按照樞密院的建議,最好還是坐海船北上幽州,然後沿著驛道南下經河北西路,穿過太行山進入京東路,再向西去永興軍路,最後抵達秦鳳路。
運河是不是在修船閘,肯定是,沒壞也得拆了重建。這不是船閘的問題,而是朝廷不願意讓新軍太靠近開封,他們心裡有鬼。
另外從幽州登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藉著涼王的名號恐嚇一下北邊的敵人,一路西進都是邊關地區,應該能起點作用。
但洪濤不打算聽樞密院的建議,別說只是個建議,就算是正式命令也不聽。開什麼玩笑,讓上萬帶著輜重的軍隊翻越太行山,然後沿著高原地區一路走到秦鳳路。
那就別打仗了,就算累不死走到地方也得幾個月之後,趙傭估計早就死翹翹了,甘涼路基本也保不住了。到底誰是敵人誰是自己人,看來皇帝和朝臣們還是沒完全搞懂。
洪濤早就料到了這一手,平心而論這個要求也不過分。一旦新軍靠近開封,有多少守軍也是白搭,兩個時辰攻破析津府,開啟封也用不了一天時間,到時候誰也來不及救。
所以在制定行軍路線時,洪濤規劃了一條最不常用卻最適合自己的新線路。先從長江逆流而上抵達江陵,這段水路還算好走,再花錢多僱傭一些縴夫可以再縮短几天行程。
到了江陵之後沿著驛道北上過荊門抵達襄陽,出了襄陽就是大平原,有現成的驛道可以直達京兆府渭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