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不速之客3(2 / 2)

小說: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個名字

外加研究生總共不到八百人,但每年報考的學生數量十倍不止。既有各地小學、中學的畢業生,也有舊式教育體系中的生員、舉子。

要說宋人還是真是錢串子,這也算上行下效了吧,當統治階級都以做買賣掙錢為榮時,百姓就會有樣學樣。

舉子、貢生咋了,很多商人家庭已經把賬算清楚了,與其去走仕途這座獨木橋不如讓孩子換條路,說不定更容易成功,尤其是落過榜的。

這也是榜樣的力量,當你看到鄰居家的孩子連州學都沒上過,恨不得五六年前還是自己家佃戶的孩子,沒錢上學才去了不收學費還管飯的小學。

結果孩子用心、先生本事大,一下考入了中學接著上長江學院,人還沒畢業呢,不知道哪根筋突然動了動,弄出了啥專利,一賣就是一大筆錢。

隨後就是全家雞犬升天徒然而富,又買房子又買地,買賣鋪面一下子能開好幾個,自己搞不好倒成人家的佃戶。

老百姓可能不懂經史典籍裡的先賢道理,但他們知道日子該怎麼過才最合算,兩下相比較起來顯然長江學院這條路更容易。

即便自家孩子沒有發財的頭腦,只要能從學院裡畢業照樣會成為人上人。都不用麻煩學院給安排工作,每年的畢業季都會有大批商戶和工坊東主聚在瓜洲鎮,把榜下捉婿的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看到穿著紅色長衫的畢業生立馬撲上去施以利誘,只要條件足夠高往往能成功。這裡的學子從不以談論錢財為恥,討價還價甚是比商販還精明。

要這些剛剛從校門裡出來的大學生回去幹嘛用呢?肚子裡知識再多能多賺一文錢不?要論才學,隨便找個舉子、進士也比他們強百倍吧?

這話看和誰講,如果講與官府聽肯定正確,要是和商人、工坊主、農場主講就是錯的。在他們眼中,一個長江學院的大學生能頂至少三個進士。

又不是家家都能做官,科舉高中和日常生活沒啥關係。反倒是長江學院裡出來的大學生更接地氣,對做生意、管理工坊、種植莊稼、架橋修路造房子啥的總能有一門靈,且本身就帶著手藝。

也不是隻會高高在上、紙上談兵的廢物。三年大學生活至少一半時間要在學院的實驗室、工坊、商鋪裡實習,業餘時間更要去打工掙錢。

因為校長規定了,不打工掙錢的學生永遠不能畢業,三年裡至少有一年的學費必須由學生自己掙。

學院在揚子鎮、瓜洲鎮、揚州附近有無數家合作商號、工坊願意招收大學生打零工,別想以找不到工作為藉口。哪怕去碼頭幫著裝卸槽船,只要把錢掙到手就是好樣的。

學院的校長是誰?大宋首富、最會掙錢的涼王、長江學院的締造者、所有工匠的祖師爺、修河堤架橋鋪路的大善人。他教出來學生不求全才,只要學會其中一種本事的皮毛,放到民間就足夠用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