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外臣三七出京也是舊例。”蘇軾搖了搖頭,本想呵斥一下這位老友的不思進取,但話到嘴邊又忍住了,說了也是白說,不如省點力氣琢磨正事兒。
“哦,兩旬……本王回去之後不用天天入宮祭奠吧?”這個天數讓洪濤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如果露面次數不多還是有空子可鑽的。趙顥就算再恨自己也不會在太后葬禮期間動手,自己不要臉他還要呢。
最危險的時刻就是二十一天左右,此時葬禮已成,隨便找個理由把自己和齊王扣在開封軟禁起來,想必皇宮裡也不乏裴英、黃蜂那樣的武功高手,再想跑就難上加難了。若是趙顥心狠手辣,給自己喂點毒藥啥的,跑不跑也就沒啥區別了。
“……五次!大朝會、入宮、二七三七入臨、南郊請諡,以涼王之身份必須出席。長公主只需在宮中守靈柩直到發引,大朝會、入臨都可免,南郊請溢隨涼王同往。”
蘇軾低著頭想了想,給出了準確答案。按說丈母孃去世當女婿的多盡份孝心也是應該,但皇家不比百姓,一舉一動都要按照規矩來。
假如神宗皇帝在位,和王詵關係好,可以把一些儀式交給涼王操辦,在情在理。但現任皇帝和王詵就快兵戎相見了,多看一眼都煩,連帶著妹妹也就少見為妙,怕是啥也不會讓這位妹夫插手。如此一來,必須出席的活動次數很有限,很容易計算清楚。
“……子瞻兄可曾聽過一句諺語,閒了置忙了用?”聽完蘇軾的解釋,洪濤開始在下巴上瞎摸,沒鬍子也當有鬍子,摸著摸著臉上就露出了一股子壞笑。
“備有無患?”蘇軾還挺能拽詞兒,民間諺語到了他嘴裡立馬變了味道,憑空高了一檔。
“不知在子瞻兄眼中,本王這些年的面容可有變化?”接下來洪濤又習慣性的跑題了,摸著自己的臉,很自戀的樣子。
“世間可還有羞恥二字!”蘇軾又快被逗急了,王詵長得還湊合這是公論,否則長公主也不會看上他。
這幾年大家都日漸衰老,唯獨這位駙馬的臉上看不到歲月滄桑,這也是大家的公認。至於說是不是有啥養顏駐容秘方,誰會問這種事兒啊。男子漢大丈夫講究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又不是去當面首,長啥樣重要嗎?
“然也……本王已有計較,但還需子瞻兄暗中幫襯一二,可否?”洪濤此時的表情要多遭人恨有多遭人恨,但他自己感覺不到,只能從蘇軾眼中看到濃濃的不屑。
“只要不兵戎相見,老朽這把骨頭扔在開封亦可!”啥叫士?這就是。當老將面臨危險時,士就得挺身而出犧牲自己,沒有這點覺悟妄稱士人。
棋盤上是老將,現實裡有可能是皇帝,有可能是社稷,蘇軾同樣是挺身而出。他這名字起的也貼切,蘇軾……蘇士,天生就是當士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