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每天看著多膈應啊。
蘇軾之所以會被貶黜黃州,完全是因為他在很多詩句裡諷刺了新政。當王安石被迫辭去宰相職務離京之後,改革派就開始了瘋狂報復。
尤其是那些支援新政的言官和御史,揪住保守派官員的小辮子就往死裡整,結果蘇東坡同志不幸就中槍了。要不是王安石幫著說了不少好話,估計貶的還得更遠,這輩子能不能回來都得兩說了。
這頓飯吃的面子丟了不少,坑也白挖了,差點把自己埋進去,總體來講很是失敗。但也不能說就一點收穫沒有。
大部分時間三個人並不是在討論蘇軾被貶的原因,那件事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剩下時間討論的基本都是有關變法的理論問題。
按說以王詵的身份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多插嘴,而以王安石的身份也沒必要在這些問題上和一個廢物瘋駙馬多囉嗦。
但是拋去官員的身份,大家還有一個互相更為認同的共同點,那就是士人。說白了吧,大宋的官員必須先是被社會公認的知識分子,官職只是附加在這個身份上的搭配。
一個人可以不當官照樣名揚四海,但如果失去了知識分子的認同,即便當了官也吃不開,走到哪兒都會被同僚、上司、皇帝排擠。
這可不是洪濤自己瞎猜的,就這個問題他在南宋時就和很多當時的政客探討過不止一次,最終才得出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