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這位駙馬不僅僅是對女人沒品,對男人也不太友好。當初府上被他責罰過的下人不在少數,誰知道瘋了之後這個毛病改沒改呢。
按照花匠的說法,米囊子花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再往前他們也不清楚。反正最開始這種花是貢品,專門在皇宮裡種植,後來才慢慢傳到了民間。
由於它的花朵很大、顏色還很鮮豔,故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算是一種比較普及的花卉。
雍陶曾在《西歸斜谷》中寫道:“行過險棧出褒斜,歷盡平川似到家。萬里愁容今日散,馬前初見米囊花。”
到了宋代,除了作為觀賞花之外,米囊花的藥用價值也被開發了出來,在很多醫書中都有記載。
《本草衍義》中指出:“米囊子性寒,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湯飲,甚宜。
王磟在《百一選方》中清楚地記錄了米囊子治痢疾的處方。他把米囊子當作治療赤白洩痢的特效藥,為此專門將米囊子殼炒熟研末加蜜製成藥丸,患者服食30粒後即病癒。
此外,宋代中醫們還發現了米囊子的其他功效,如治嘔逆、腹痛、咳嗽等疾病,並有養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因此,米囊子殼也被當成了滋補品。
蘇軾的詩:“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即反映了這種情況。
他兄弟蘇轍的《種藥苗》更詳盡地說明了米囊子的滋補作用:“苗堪春菜,實比秋谷。研作牛乳,烹為佛粥。老人氣衰,飲食無幾;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石缽,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調肺養胃。……幽人衲僧,相對忘言。飲之一杯,失笑欣然。”
它在宋人眼裡是一種欣賞花、一種草藥,但到了洪濤眼中就是一種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