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了,還打個毛仗。
“此甲覆1650塊精鐵甲片,重42斤,到陣前還需新增甲片百枚不等。”對於駙馬的反應王冠早有所料,還又加了點料。
合算這只是標準重量,上前線時為了加強防禦還得再增加甲片數量,最少也得好幾斤。洪濤大概算了算,比一袋面還重,加上兜鍪已經60多斤了。普通士兵的甲冑也差不了多少,無非就是少個頭盔、鐵脛甲換成了步綁腿而已。
“這哪兒是打仗啊,這是鐵人三項賽!”平均負重30公斤,這還是什麼武器裝備都沒拿的水平,如果再拿上就得奔著40公斤去了。
試想一下,一個人揹著40公斤重量行軍打仗,先不說敵人強悍不強悍吧,光是自身的消耗就夠受的,一場仗打下來還不得掉20斤肉啊。
相比宋軍的甲冑西夏軍的稍微輕一點,主要是短,就到膝蓋位置。這和他們經常騎馬作戰有關,拖著及踝的一堆鐵片子上馬下馬不方便。其實他們的甲冑重一點到無所謂,反正不是騎馬就是騎駱駝,多十斤少十斤根本不在乎。
至於說那種比較牛逼的瘊子甲沈括手裡沒貨,王冠告訴洪濤,那玩意都是西夏大將才能穿的,就算普通甲冑西夏士兵也不是人人都有,很多就是一身皮甲上陣。倒是宋朝的禁軍出戰,從軍官到士兵人人穿甲。
為什麼會這樣洪濤明白,想用步兵剋制騎兵唯一的辦法就是重灌長矛列陣。重甲是為了防備騎射、長矛能最大化的限制騎兵衝鋒,這也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