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壘砌完了煉焦窯只是煉焦的第一步,能不能煉出合格的焦炭,還要看煉焦時對爐溫的把握和煉焦用煤的質量。
並不是所有煤都可以拿來煉焦,按照後世的等級把煙煤分成了貧瘦煤、瘦煤、焦煤、肥煤、三分之一焦煤、氣肥煤和二分之一中粘煤八種。其中最適合煉焦的是焦煤和肥煤,瘦煤和中粘煤也能湊合用。
剩餘的四種就不太合格了,要不就是練出來的焦炭灰份大、硫磷含量高,要不就是根本煉不出成型的焦炭,一碰就碎。好的焦炭要求色澤黑、結焦塊大、裂紋少、氣孔均勻、不易碎。
如果能滿足良好的焦炭窯、優質的煤源、適合的溫度這三個條件,窯中的煤炭先被引火爐中的煤炭灼燒,受熱產生煤氣,煤氣順著幾十條通氣道均勻散步於第一層煤,被點燃後把從窯底部進來的空氣加熱到近千度高溫,相當於對煤炭進行了幹蒸,又稱乾餾。
煤炭被幹餾時又產生煤氣,就這樣一層一層的向上蔓延,最終餾到窯頂整窯焦炭就煉完了。
中興焦炭窯的出焦時間為12天,出焦率大概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每百噸焦煤消耗燃料煤不到一噸。
但是在煉焦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煤氣並不能完全燃燒殆盡,很大一部分都順著通氣道和煙囪排放掉了,是極大的浪費。
這種煤氣除了能直接當氣體燃料使用之外,還可以透過冷凝形成煤焦油。以目前的工藝水平,煤氣暫時還不能直接收集,於是煤焦油就成了煉焦的主要副產品。
洪濤採用的是最簡單的水冷方式收集煤焦油,就是在煉焦窯旁挖一條水槽,把煉焦窯頂部的煤氣用瓦管引入水槽,水槽裡不停用水車車水冷卻。
瓦管中的高溫煤氣溫度降低後凝結成煤焦油流出到水槽盡頭的大水池裡,和水混在一起。
這些油水混合液體經過分離之後就是煤焦油,再經過酸洗、鹼洗、分餾等工序,可以提取汽油、柴油、煤油、石蠟、瀝青等等。
洪濤在上學時去遷安的煉焦廠實習過,當地的私人老闆還有使用這種原始煉焦窯的,出油率能達到焦炭量的30%左右。
不過人家用的是主動抽風和冷凝塔技術,產量會高一些。眼下使用抽風機抽取煤氣冷凝顯然有很大難度,出油率肯定會低。但只要煉焦煤的質量好,估計也不會低太多,應該能有20%左右。
剛才也說了,煤焦油和煤氣是煉焦窯的主要副產品,那就應該還有次要副產品。沒錯,次要副產品就是可以順便燒磚,尤其是耐火磚。
古代的磚窯溫度比較低,平均在700度左右,但耐火磚需要用1000度左右的高溫煅燒,專門弄個窯成本太高。
正好,煉焦窯的窯頂和一些不吃力的通風道都可以用磚坯覆蓋,乾餾的溫度能達到1100度以上,經過十多天的高溫煅燒啥磚也燒成了。
那有人問了,總不能為了幾千塊磚就把煉焦窯拆了吧?這麼問就是沒認真看前面的介紹。
煉焦窯本身就不是完整的,它只有一圈近兩米厚的圍牆和豎直通風道,再就是底部的點火爐,其餘內部結構包括窯頂、煙囪什麼的,都是隨著煉焦煤一層一層臨時壘砌的。
焦炭煉好之後,這些臨時結構都要隨著出焦一起拆掉,否則下一窯焦炭就沒法煉了。所以燒磚這個活兒是想幹得幹,不想幹也得幹,躲不開的。
洪濤讓胡二找來的白雲石就是燒造耐火磚的原材料,把它粉碎碾細之後摻上煤粉和少量石灰石做成磚坯晾乾,就可以用來給煉焦窯搭建內部臨時結構。不管第一爐焦炭能不能成功煉出來,這些磚坯百分百會變成很好的耐火磚。
這些磚會被用來壘砌鍊鐵的高爐和鍊鋼的平爐,一點都不浪費。等以後煉焦數量多了,還可以改燒普通磚,不管是自己用還是賣出去也都是錢嘛。能賺的就不能浪費,蒼蠅雖小也是肉。
只要是重工業就沒有不汙染的,土法煉焦和鍊鐵、鍊鋼都是很汙染水資源的行業。
尤其是煉焦,從一開始的洗煤工序到最後的煤焦油冷卻工序都需要用大量的水。這也是洪濤幹嘛要把烏金行建在水邊的重要原因,離開水這種行業就沒法生產。
“可惜了這個大湖,幸虧金明池的水不進城,否則用不了幾年,開封城裡的水就全是一股子焦油味道。”
一想到好好的一座皇家園林就要毀在自己手裡,洪濤半點遺憾都沒有,唯一擔憂的就是這裡距離開封城太近,地表水可以繞城而過,可時間長了地下水也得被汙染。
但目前他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