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面對的,是青陽縣政壇冉冉升起的本土新星,從綜合情況來看,李向冬比那個外來戶鄭志偉更難對付,最為致命的是,常寧在李向冬面前,僅僅是個剛出道的小字輩和小弟弟,要從他手中搶奪計劃外災後重建款的掌控權,難度實在太大了,有的事,光有面的力量也不足以落實。
李向冬既是獨立的,他不屬於方天正一方,也和青州鄭家素無來往,和王玉文邱夏風他們也保持著不錯的關糸,但他又是各方共同看好的人,就連方天正也樂於見到他的崛起,他有一個更廣泛的基礎,作為前城關鎮黨委記,就連人大政協的那幫老傢伙們,都對他頗有好感並極其看好,在特別注重論資排輩的國度,三十歲的人肯定要比二十三歲的更受老傢伙們歡迎。
知情人都清楚,那筆還未到帳的計劃外災後重建款,已經成為各方爭奪青陽政壇的制高點,其中有人為的因素,也是有人暗中推波助瀾的結果。
常寧有過一絲絲的猶豫,但午飯後陳林的來訪,打消了他最後的疑慮,用他的話說,他決定做筆一錘子買賣,義無反顧的賭一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兩個人的提撥,帶來的是一糸列人事變動,陳林終於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理想,接替李向東出任城關鎮黨委記,肖國英也算修成正果,順理成章的頂了陳林留下的位置,根據正職不得在自己家鄉任職的不成文規定,羅鐵貴調任三樹鄉黨委付記兼鄉長,好在三樹鄉離他家很近,他還有照顧家庭的餘地,姜希的水洋鄉代理黨委記也隨之被扶正,老知青虞挺華則正式出任付記兼鄉長。
常寧望著對面的陳林,面帶微笑的問:“老陳,你再次確認一遍,李向冬並沒有讓你幫忙,是你自己決定來勸我放棄的。”
陳林怔了怔,心說這有區別嗎,“小常,坦率的說,我自己的屁股都沒坐下,根本不該摻和你們的事,你是我的兄弟,李向冬也是我朋,我這次能順利位,和他的大力推薦多少有點關糸,總之,他沒有說什麼,是我自己覺得大家都剛到新位置,立足未穩,就來個兄弟相殘的話……所以,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跑一跑。”
陳林是出了名的“老油子”,常寧是人小鬼大,朋歸朋,卻從不把他說的話全部當真,“老陳,我可是小半仙,你的話裡有水分,我還是看得出來的,但我不怪你,因為對於風箱裡兩頭受氣的老鼠,我總是深懷憐憫之心的,呵呵。”
“唉,小半仙就是小半仙那,”陳林苦笑著,無奈之情一下子表露無遺,“算嘍算嘍,和你們聰明人打交道,累啊,難怪我老婆都罵我,這輩子幹不了拉媒作纖的活,我還是回去洗自己的屁股去。”心裡更在長嘆,這次答應李向冬來勸常寧,不管成不成,總算是還了李向冬一個人情,可在常寧心目中,自己這個兄弟的關糸,就要大打折扣了,李向是很強勢,可人家小半仙光腳不怕穿鞋的,什麼招都使得出來,兩人尚未短兵相接,憑隔空對掌就已經互不相讓,針鋒相對,別人躲之不及,自己幹麼還傻乎乎的往湊呢。
整個下午,常寧足不出戶,老老實實的讀著辦公桌的一大堆檔案。
常寧的辦公室沒有裡外間之隔,有資格配備專職秘的縣委常委們,才會將辦公室分成裡外兩間,辦公室裡的陳設也差著不小,沙發是肯定沒有的,也沒有那種神秘的紅色電話機,辦公桌其實就是市面尋常的寫字檯,只不過在一邊加長了一些,以便堆放小山似的各種檔案和資料,那個伸手可及的架倒和領導們的一樣大,面放著幾十本公家發的必讀,無非是領袖著作和各種資料彙編,還有幾本新華字典之類的工具。
扔開手中的檔案,常寧伸伸懶腰,又琢磨起身邊這個架來,得花點錢買幾本了,不然別人看到空了五分之四位置的架,會留下不好印象的,更會讓小白臉鄭志偉找到嘲笑自己的機會。
想什麼來什麼,門被輕輕推開,先飄進來的是一陣笑聲,“呵呵,小半仙,是不是想買幾本裝點門面呀,呵呵,心疼你口袋裡的鈔票了。”
常寧皺起眉頭,正準備來番唇槍舌劍的反擊,眼光瞥到鄭志偉身後的李向冬,就趕緊咽回到了嘴邊的話,心裡一個勁的罵,該死的小白臉,怎麼不讓湖城的蚊子叮死你呢。
一陣忙碌,請坐倒茶敬菸後,常寧自己也坐回到椅子,嘴習慣的打起了哈哈,“兩位領導來得正好,幫我出個主意,我這架該放些什麼好呢?”
李向冬微笑說:“我是個工農兵,鄭主任才是讀人,這事你得找他。”鄭志偉笑道:“常寧,把你家的連環畫搬來多好,還能省好多錢。”常寧邊樂邊罵:“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