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2章 匪夷所思的要求(1 / 2)

小說:宦海風雲記 作者:溫嶺閒人

丁穎也不知道,常寧為什麼要去見省紀委調查組,只是隱隱約約覺得,他又要耍什麼花招了。

常寧的思維節奏,一般人確實跟不上趟,誰也不知道他的下一個主意是什麼。

確切的說,省紀委調查組,應該是中紀委和省紀委聯合調查組,因為自從金融腐敗案發生以後,開始是省紀委單獨調查,後來,鑑於案情複雜,牽涉的人眾多,中紀委的人也介入了進來。

按照常寧說的,丁穎帶上了市委宣傳部長任立青,他自己則帶著市『政府』辦公廳主任莫立群,任立青和莫立群一樣,都是寧州人,而且是地地道道的寧州市區人,蠻有趣的是,兩個人的名字裡都有一個立字。

小麵包車在市區的街道里緩緩而行,常寧象《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趴在車窗上,興致勃勃的看著兩邊的街道。

“任部長,老莫,你們寧州的變化真大啊。”

對於常寧的感嘆,丁穎微笑著糾正道:“常市長,是咱們大家的寧州,別忘了,你現在已經是寧州人了。”

“呵呵,用詞不當,感謝糾正。”常寧朗聲而笑。

任立青問道:“常市長以前來過寧州嗎?”

聽了任立青的問題,常寧笑得更響亮了,“不瞞你說,任部長,我七歲就來過寧州了,從七歲到十三歲,每年的暑假,都會來寧州一次,那時候,寧州就是我心目中最大的城市啊。”

“哦,常市長在寧州有親戚嗎?”任立青再問道,他心中好生奇怪,根據他的瞭解,常寧以前在寧州應該沒有關糸麼。

丁穎無聲的笑了笑,“他呀,是有親戚,非常特殊的親戚。”

任立青沒有再問,既然是特殊,肯定有不便道說之處。

對於丁穎和常寧等人的到來,和其他本地出身的幹部一樣,任立青的心情很是複雜。

任立青今年四十九歲,出身於書香門第,任家是寧州的名門望族,據任家家譜記載,自元末明初以來,任家出過三十多位進士、五個狀元、三個尚書、一個宰相,如果按照通俗的說法,任立青也算得上是進士了,他是六十年代的京城大學的高材生,改革開放初期,還曾短期去法國進修學習,這些年,他一直是寧州宣傳糸統的掌門人,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是知識分子從政的典型代表。

寧州人很特殊,愛抱團是最大的特點,名留天下的全國四大商派,寧州人名列其中,外人以寧州幫冠之,指的就是寧州人愛抱團,和之江省東南部的海州人愛獨來獨往大為不同,寧州籍的海外人和華僑有兩百三十萬多,能找到一個寧州人的地方,你一定能找到十個百個,帶出成上萬的寧州老鄉。

文化傳統加歷史沉澱,寧州籍的幹部也或多或少的帶著先人的烙印,革命年代,寧州沒出過有名的革命先輩,解放後成長起來的幹部,相對缺乏上升的空間,而他們也有一個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喜歡異地任職,這麼一來,軋堆的守在自己的地盤上,升遷的機會就更少了。

常寧是青陽人,青陽原屬於青州,關於青州人,有位出身于越州的大文豪曾用幾個字,就勾勒出青州人的特點,他說青州人特別有硬氣,一個硬字,道盡了青州人的歷史和『性』格。

之江省東部沿沿海,自古就是三州並立,自北至南,分別為寧州、青州、海州,寧州有名,海州有錢,青州處在中間,既無名又無錢,有的就是硬氣。

在常寧的眼裡,三個地方的不同,實際上就是人的差異,青州人命硬,人窮志在,最善於生存,海州人『性』猾,心比天高,擅長於發財,而寧州人心軟,守成有道,很適合於處世。

在來寧州上任以前,常寧就根據檔案,研究過任立青的經歷,發現其仕途生涯平淡無奇,謹行慎微,功不多,罰幾無,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人沒有遠大的理想,也就是說,他沒有野心,非常適合做自己與本地派的調和劑。

這,也是他硬要丁穎把任立青拉來的原因,透過任立青,還有旁邊的莫立群,他要向寧州本地派幹部釋放自己的善意。

寧州警備區招待所座落在西郊,離市中心有五公里,省紀委調查組就駐紮在這裡。

會客廳裡,坐著老中青三個人,年長是中紀委常委雷騰,是調查組的顧問,雖是姓雷,面相卻善,和大街上那些退休老工人沒多少差別,右手食指中指有點焦黃,一看就是個老煙槍。

中年人名叫王半月,挺奇怪的名字,和他冷峻的面孔一樣,讓人一看一聽,就能很容易記住,常寧目測,應該是四十幾歲的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