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還得在湖城待半天,他要等他的老秘書李州騰,和老司機凌嘯。
用舊部而不從當地挑人,打破了常寧以往的習慣,在做“臨時工”的幾年裡,秘書方同迅和警衛鄭風都是京城人,用得也是挺順手的,跟著自己在外奔波幾年,不安意思再讓他們離開京城了。
重新啟用李州騰和凌嘯,這是高飛的主意,這兩個傢伙自己也願意,常寧離開錦江以後,李州騰被調回家鄉萬錦縣當了一名鎮長,後來又升為黨委書記,前不久,剛剛從西江省黨校學習結束,凌嘯本來就不是管人的人,這幾年一直在錦江市公安局當刑警,兩個人和常寧沒斷過聯糸,一直想再跟著他,一聲召喚,屁顛屁顛的就來了。
李州騰和凌嘯很快趕到了湖城,本來就親密得沒有上下級之分的三個人,見了面就是一陣熱鬧。
調動的手續,自然由高飛負責辦理,現在的錦江市委書記柳玉桃也是“自己人”,辦理起來當然一路順利,為了解決李州騰和凌嘯的後顧之憂,常寧索『性』動員兩人,讓他們的老婆也辭去了公職,按排到範氏集團公司在青陽的分公司工作。
常寧給了李州騰和凌嘯一天的時間,讓兩個喜歡玩的傢伙,帶著自己的老婆,去見識一下春天裡的溪子湖。
人在湖城,心糸寧州,常寧自己泡在省委組織部,“『逼』”著高飛,拿出了寧州新班子成員的檔案,一個不拉的影印了下來。
這是違反檔案管理規定的做法,可是常寧美其名曰,為了工作為了寧州,規定也要讓步。
高飛嘆息,自己這個省委組織部的常務付部長,以後要歸小半仙領導了。
常寧笑說,你本來就被我領導了十多年,從當初的青陽縣就開始被領導了,以後當然要繼續領導下去,永遠的領導下去。
高飛被說得心裡暖暖的,班也不上了,帶著印好的一疊檔案材料,陪著常寧回到了別墅,準備隨省委組織部的其他領導一起,前去寧州上任。
這次的寧州領導班子調整,用高飛的話說,就象對一個腫瘤患者做切除手術,不但要把腫瘤拿掉,還要把一切疑似病灶統統割除。
已被批捕的就不能提了,市委市府兩套班子裡,違規違紀的也被拿下了,還有幾位,自己雖然沒什麼問題,但下屬單位違規將錢拆借給那個江北營業部,領導責任總要負的,這次也統統在調整之列。
當然,常寧也明白,這其中也包含了“政治”,寧州是前省長張華雲和現省長朱永軍的地盤,省委書記王國維一直想取而代之,或設法『插』上一腳,這次的機會實屬難得,刀子才得狠一點是肯定的。
現在的之江省委,不是王國維剛剛上位的時候了,他早已基本掌握了話語權,寧州雖然是個計劃單列市,經濟和財政上,省裡能管的不多,但在人事上動刀子,還是做得到的,中央有關部門也要尊重。
寧州市委十三位常委,此次保留了三個:
市委付書記、市長喬聞新,五十八歲;
市委宣傳部長任立青,四十九歲;
市委統戰部長杜一聖,五十二歲。
市『政府』那邊,除了市長喬聞新,也有兩位付市長留任:
分管農業的付市長劉北侖,五十三歲;
分管科教文衛的付市長陸毅,四十七歲。
寧州的官場上有句俗話,外來的和尚難唸經,這次倒好,把經給念歪了,飯碗也給念沒了。
兩套兩班子一共五位“倖存者”,除了市長喬聞新,其餘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寧州人。
其實就連喬聞新,也可以說是個地道的寧州人,一參參加工就在寧州,幾十年了,誰還說他不是寧州人?
十位新常委,來自四面八方,真正體現了*的原則:
市委書記丁穎,五十歲,省委常委,原省委統戰部長;
市委付書記丁國明,四十一歲,原青陽市委付書記、市長;
市紀委書記白鐵心,四十七歲,原之江省紀委付書記;
市委組織部長鬍子茂,五十三歲,原青陽市委付書記;
常務付市長常寧,三十五歲,原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交流司司長;
市政法委書記兼市公安局長方紅軍,原公安部法制局付局長;
付市長林開寶,四十一歲,原國家外經貿委綜合司付司長;
市東城區委書記阮小平,四十二歲,原之江省農業廳付廳長;
市警備區司令向子龍,四十六歲,少將,原金州軍分割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