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州鋼鐵廠,實際上其前身是湖城鋼鐵廠寧州鍊鐵廠,一九七八年由冶金部批准,利用某國優惠貸款,引進該國流水線而投資興建的,一九七九年正式更名為寧州鋼鐵廠,同年底剝離與湖城鋼鐵廠的隸屬關糸,轉歸寧州市管轄並投入生產,行政級別定為付廳級,寧州市升為省級城市後,寧州鋼鐵廠水漲船高升為正廳級,由市『政府』直接領導。 ”
“但是,寧州鋼鐵廠正式投產以後,效益一直不好,可以說它沒有一年是盈利的,因為寧州鋼鐵廠所引進的幾條流水線,都是生產粗鋼的,技術水平在世界上,二流都算不上,可以說,當初計劃以出口為主的寧州鋼鐵廠,其產品連國內都沒有市場,也就是說,寧州鋼鐵廠和它的前身寧州鍊鐵廠一樣,先天不足,沒有投產前,就種下了虧損的結果,成了寧州市『政府』的一個大包袱。”
“一九八五年,連年虧損寧州鋼鐵廠,經冶金部和省『政府』協調,湖城鋼鐵廠注資兩億元,佔有寧州鋼鐵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並對部分車間進行了技術改造,可惜好景不長,不過一年,寧州鋼鐵廠又陷入了虧損局面,勉強維持到一九九零年,又經當時的冶金部領導牽頭並協調,引入了東海市鋼鐵有限公司的投資,經過重組,寧州鋼鐵廠的資產分別由三方組成,寧州市『政府』佔百分之五十,東海市鋼鐵有限公司佔百分之三十,湖城市鋼鐵廠佔百分之二十。”
“但是,寧州鋼鐵廠的經營依然沒有起『色』,加上三方為了寧州鋼鐵廠的領導權問題內訌不斷,致使寧州鋼鐵廠仍然虧損不斷,三年前就處於半停產狀態,兩年前,寧州鋼鐵廠完成停產關閉。”
“寧州鋼鐵廠位於東城區的近郊,佔地八點三平方公里,原有在職幹部和工人兩萬一千五百餘人,這兩年,有三千餘人轉調到別的單位,另有三千五百多人辦理了停職手術,自謀出路,也就是說,現在尚有一萬五千餘名幹部職工處於下崗待業狀態,此外,寧州鋼鐵廠還有退休幹部職工一萬四千三百人,到目前為止,寧州鋼鐵廠共欠銀行貸款及其利息八點七個億,拖**部職工工資及醫『藥』費等其他費用三點四億,及欠其他企業原料款三點二億,實際總負債為十五點三億,按照兩年前專家的估算,寧州鋼鐵廠包土地在內的總資產,為十九點八億,項相抵,寧州鋼鐵廠的實際價值,僅為四點五億元。”
聽完馬中的介紹,常寧沉思了一下,問道:“兩年前的估價是所剩四點五億,現在地皮升值了,理應不止這個數吧?”
“那當然,但寧州鋼鐵廠現在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如果要出售的話,需要請相關部門重新評估,實際上,現在的寧州鋼鐵廠,唯一值錢的也只有土地了,據我所知,兩年來的土地增值,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看著馬中和陳茂雲,常寧繼續問道:“按你們的心理價位,寧州鋼鐵廠的實際出售價是多少?”
馬中笑了笑,“小常,如果以二十億的價格賣出,市『政府』和東鋼湖鋼當然求之不得,但對購買者來說,太不合理了。”
陳茂雲想了想說道:“當初的二十億估價,其中的五個億是廠房和裝置,現在看來等於是廢銅爛鐵,所以,我認為,十五到十七億之間,是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呵呵,一塊難啃的骨頭啊。”
常寧笑著說了一句後,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馬中說道:“根據三方在兩年前達成的協議,寧州鋼鐵廠的資產處理和職工安置,由寧州市『政府』全權負責,但協議必須由三方簽署方能生效。”
終於,常寧的臉上,慢慢的『露』出了笑容。
“老馬,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市裡首先要成立一個關於寧州鋼鐵廠資產出售談判工作小組,丁書記和要回避,丁國明付書記當然要故意排斥在外,你是主管工業的付市長,工作小組的組長你應該當仁不讓。”
馬中笑道:“那是肯定的,這個捱罵的角『色』,就由我來擔當好了。”
常寧又看向陳茂雲,“茂雲,付組長就由你和劉北侖擔任了,此外,市府辦讓莫立群和邱玉寶參加,市委辦讓金汕參加,此外,原寧州鋼鐵廠領導班子派一個人參加,工作小組一共由七個人組成。”
陳茂雲點了點頭,“讓老馬負責提出來吧,先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透過,再提交市常委會確定。”
馬中微笑起來,“這個工作小組的組成人員,基本上是清一『色』,有點陰謀的味道了,丁付書記他們不懷疑都難啊。”
說得沒錯,這正是常寧陰謀計劃中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