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來龍去脈(1 / 2)

小說:宦海風雲記 作者:溫嶺閒人

散會後,陳海林把崔紅日、常寧和謝暉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看著一臉不高興的常寧,陳海林微笑道:“你也別苦著臉了,拉你進工作組,是老崔的提議,恰好我也有這個想法,與此同時,也正好是上面的意思,眾望所歸嘛。”

常寧苦笑道:“呵呵,陳書記您是我的老領導,崔省長,我認識您至少有十二年了,我看啊,我早晚得死在你們這些老領導手裡,要不,你們把我賣了得了,賣個十二億,這案子也就算了。”

崔紅日拍著常寧的肩膀道:“小常,就當給我個面子嘛,你先掛個名,噹噹顧問,還管你寧州那攤事,有事我再找你。”

陳海林也說道:“老崔牽頭掛帥,你小常當個顧問,工作組的具體工作,由謝暉負責。”

常寧對謝暉說道:“老謝啊,你運氣不好,新官上任,這頭一件大事,就是替領導導擦屁股。”

謝暉笑著說道:“有陳書記指揮,崔省長掛帥,又有你小常書記協助,我能不上嗎?”

常寧點了點頭,心裡一樂,這個謝暉是“東海王”王群驥留在之江省的親信,嚴格意義上說,自從自己與王群驥結盟以後,他等於是自己人了。

常寧看向崔紅日,“崔省長,省第一棉紡廠的事,陳書記和老謝都不一定很是清楚吧,您給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崔紅日說道:“那就說來話長了,省第一棉紡廠不但是我省的龍頭企業,也是輕工部的十大重點企業之一,可是百分之七十的裝置,已到了被淘汰的邊緣,產品在國內還算過得去,但要想進入國際市場,非得進行技術升級不可,前年的時候,輕工部就將省第一棉紡廠的技術改造和裝置換代列入了議事日程,前年底,經過省裡的努力和輕工部的支援,國家計委終於同意在去年給予立項。”

“就在去年年初,負責聯糸省第一棉紡廠的趙付省長退居二線,當時的張華順付書記主動要求聯糸省第一棉紡廠,就這樣,省第一棉紡廠成了張付書記的蹲點單位,在省第一棉紡廠的專案落實之後,張付書記沒少往京城跑,計委原定的專案資金是三個億,後來上升到五點五個億,張付書記功不可沒。”

“可是,在一個問題上,當時朱省長和張付書記有了不同的想法,朱省長的意見是,原有裝置暫不作淘汰,新裝置引進後,另建廠房另建分廠,這個意見應該說是符合實際需要的,因為舊裝置生產的產品,在國內和東南亞一帶還有市場,再維持個三五年沒有問題,另一方面,原有裝置需要一線工人四千餘人,而新裝置僅需八百多人,馬上把舊裝置扔掉,那富餘的三千多一線工人,一時難以得到妥善的安置。”

“當時,廠領導也傾向於朱省長的意見,但張付書記反對這個建議,他的建議是馬上淘汰舊裝置,在原生產車間上安裝新引進的裝置,矢聽說,兩個人為此,還在書記碰頭會上吵過幾次,王國維書記不置可否,一手託兩家,就把皮球扔給了國家計委和輕工部,京城來了一幫專家,在省第一棉紡廠待了十多天,得出個長痛不如短痛的結論,當然支援了張付書記的意見。”

“這樣一來,從去年二季度開始,省第一棉紡廠的專案,就基本上是張付書記在負責了,王國維書記和朱永軍省長,都很少過問省第一棉紡廠的事情,畢竟領導之間,也是有一些忌諱的,人家蹲點聯糸的單位,別人不好輕易『插』足,我麼,就更不好『插』手了,現在看來,我也是有失察之責的,省第一棉紡廠出事,板子不能打在一個的身上,那麼多道審批環節,還有在裝置到港後,哪怕開啟看上一眼,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據說,東海市那個金鑫開發有限公司很有來頭,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先進裝置方面,很有獨到之處,現在還不清楚,誰是省第一棉紡廠和金鑫開發有限公司之間的牽線人,據省第一棉紡廠的同志介紹,雙方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後,金鑫開發有限公司就好象成了省第一棉紡廠的當家人,金鑫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郎效明到省第一棉紡廠來,廠方全體領匯出迎,象迎接黨和國家領導人似後,裝置引進專案後來的一糸列活動,都是由金鑫開發有限公司主導的,一點四億美元和零點伍億的中介款,竟然分兩次全部打到金鑫開發有限公司在東海市的銀行帳號上,冬。然後又透過香港一家銀行轉帳的,去m國參與裝置驗收,以及裝置到達寧州港口岸後的驗收,省第一棉紡廠的參與人員,竟然是由金鑫開發有限公司指定的……”

常寧聽罷,斷然說道:“這不就是一起國際經濟詐騙案麼。”

陳海林點了點頭,“問題還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