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在罵,嘴上在笑,這是官場上的基本功,也是常寧比較擅長的生存技能。
“秋平同志,我也想和你一樣,和和稀泥兩面光,喝喝清茶不塞牙,可這縣委大院裡領導打架,影響太壞,縣委不拿出個態度,上沒法交差,無難平眾『惑』啊。”
郭秋平聽得一怔,不是為常寧話裡的意思所怔,而是因他對自己的稱呼改變的而怔。
領導對下屬的稱呼,在體制內可是大有講究的,喊你一聲郭書記,那就表示公示公辦,沒有半點感*彩,親疏難辨,好惡不分,稱呼你秋平同志,看似規規闆闆,強調的是談話的重要,突出的是等級的分明,帶著警醒的弦外之音,大多適用於正式和公開的場合,象這這二人轉的時候,被喊者可得三思。
去掉同志二字,直接喊一聲秋平,則是表示兩人之間超越了同的關糸,不是朋友就是兄弟,領導說出的話,可信度陡增百分之三十,當然,直接叫你老郭,也算是比較親熱的,既有年齡差距上的尊重,也有上下級之間的信任,聽著讓人又放心又舒心,僅比直呼其名差那麼一點而已。
至於直接叫你郭秋平或郭秋平同志,就不用多說了,一般下屬,沒人願意這樣被領導稱呼的,除非他的腦袋被辦公室的門給擠了,領導蠻生氣,後果很嚴重,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在萬錦縣,郭秋平的地位有些特殊。
四十三歲,絕對是個相當尷尬的年齡,對從政者來說,能幹到付處級的位置,已經蠻了不起了,尤其對大器晚成、二十來歲才讀完高中的郭秋平來說,這實在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其中有皮月桂父親般的栽培,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兢兢業業,天道酬勤,方能競成。
從四十三歲到五十三歲,還有十年的黃金年齡,官場奮鬥,不進即退,不想進步是句廢話,想進步卻不得其門,才是根本的原因。
郭秋平最近才發現,自己陷在義父皮月桂這裡,實在是陷得太深了,陷得無法自撥,臉上刻個皮字他無怨無悔,可卻難為他人接納,皮月桂尷尬的退出了歷史舞臺,讓他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現實是殘酷的,官當到這個份上,要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需要上面的力量推動,地委書記顧思明,專員王鐵林,地委付書記馬玉定,都是不待見皮糸人物的領導,只有一個商洛可以依靠,可惜,僅僅是統戰部長的能量,實在不足以助其冒尖。
郭秋平的外表,給人的印象似乎有些粗獷,其實不然,他是個勤于思考的人。
至少他看出了娃娃書記的實力,強大的氣場,連地委領導都要禮讓三尺,一糸列的動作說不上轟轟烈烈,卻絕對是雷厲風行,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的掌控了萬錦縣的話語權,而且他還看出了他大開大合的開放式的領導方法,默許或支援班子裡的其他成員風生水起,揭竿而立,不象以前的一把手,要求手下人唯唯諾諾,步調一致。
林正道,千年老三者,一夜之間入主縣『政府』,孫正邦,王鐵林馬玉定的人,多年的老黃牛翻身當了主人,李效侖,前三任縣委書記的影子,竟也能煥發青春,老樹開花,公開半公開的開宗立派,還有那個陳茂雲,無名小輩,混跡於鄉野,卻不經任何過渡,一躍而進入了縣『政府』……
不是我體會不到世界的變化,實在是這個世界的變化太快太快。
對郭秋平來說,這就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明哲保身,得過且過,就會慢慢的被一把手疏遠拋棄,沒有付出便沒有回報,等到秋後分帳,只能一邊待著去,義無反顧的投入,固然能分得一點,怕只怕自己背後無入,得到的也難以保全。
“常書記,我完全支援你的意見,打架事件必須嚴肅處理,以正視聽,官聲來自民聲,官風決定民風,不管是誰犯了錯誤,都不能逃脫紀律的處理。”
郭秋平是咬牙表態的,儘管說的是“我完全支援你的意見”,卻也讓常寧比較滿意了。
這傢伙,我幾時說出自己的意見了,常寧心裡樂呵呵的想,咱讀書不多,書沒讀好,但這種咬文嚼字的遊戲,也太小兒科了吧。
“秋平同志,你說得很好,這才是一個紀委書記該說的話嘛,嗯嗯,下午的常委會上,我等你亮劍哦。”
還是秋平同志,語勢居高臨下,擺明了要吃定自己,郭秋平心裡暗暗叫苦,看來,這一關是躲不過去了。
既有大手筆,又有小聰明,這個娃娃書記,實在有些難侍候呀。
“常書記,那,那我先回去了。”
郭秋平如釋重負地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