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5章 政治之道(1 / 2)

小說:宦海風雲記 作者:溫嶺閒人

丁穎微笑著說道:“就想當初青陽設市的時候,我能一下子排在常委裡的第四位,現在能擔任一把手,都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

“哎,丁穎同志,別小看了你自己,那是你努力工作的結果嘛。”

“你別逗我了,沒有外力的推動,我這一年能水漲船高得這麼快嗎?今年四月份提升為付書記兼紀委書記,八月份接替因病去職朱平三提任黨群付書記,這次孫華洋調離之時,索『性』又把市長祝英華調到海州市當書記,明擺著是為我鋪平進步的道路嘛。”

說到孫華洋,常寧馬上問道:“對了,孫華洋的調動,不會象他自己說的那麼簡單,一定有什麼內幕訊息吧?”

“不愧為小鐵口神算小半仙,一針見血。”丁穎由衷的讚揚著自己的小男人,“這是個秘密,一般人確實不知道,是省委三大高手相鬥的結果。”

“哦,怎麼回事?王群驥還是鬥不過張華雲?他堂堂一把手的權威哪去了?”

丁穎說道:“也不盡然,算是三方妥協的結果吧,政治麼,本來就沒有獨佔鰲頭的好事,你知道關於連線寧州青陽青州海州四市沿海高速公路的專案嗎?”

常寧點頭道:“聽說過一點,上面這麼扯皮,要想實現,恐怕是猴年馬月的事了。”

“寧州和海州是王群驥書記的根據地,青州因為有鄭家的存在,現在是張華雲的地盤,相對來說,咱們青陽就是王國維付書記利益所在,從寧州到海州的高速公路專案,有東中西三個方案,東方案沿海岸線而建,全長三百七十一公里,優點是離港口近,佔用耕地少,涉及居民區不多,缺點是築堤建橋,造價高工期長,王書記非常看好這個方案,因為寧州海州兩市的經濟重心均在沿海一帶,可張省長不同意,因為按照這個方案,高速公路在青州市境內只經過兩個是,僅有四十三公里。”

“西方案主要在山區裡穿行,全長三百九十四公里,優點是節約耕地,可帶動四個城市最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又利於國防海防建設,缺點是遠離港口和四個城市的經濟發達地區,路程也比東方案多出二十三公里,造價反而比東方案更高,張省長主張採用西方案,因為現在的青州市,行政區域是東窄西寬,按這個方案,高速公路能過境青州市的四個縣,全長達到一百二十一公里,可王書記不同意,因為西方案的線路,均遠離寧州和海州的主要城鎮。”

“至於中方案,是設計部門的原始方案,全長三百六十三公里,里程最短,正好處於四個城市的中心線上,造價也最低,王書記其實最推崇這個方案,因為它經過的寧州海州兩市的地區,正是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開發地區,只是恰好正處於青州市的山區,張省長是死活不肯同意,省委常委會開了三次會議,不是沒有確定下來。”

常寧笑道:“於是,輪到咱們的王國維同志出場了,一根稻草能壓死一頭駱駝,何況人乎。”

丁穎點著頭,“其實,三個方案對咱們青陽來說,都是利弊各半,採用哪一個都無所謂,所以王付書記一開始並沒有出手,待到王書記和張省長爭得不可開交,陷於僵局之時,當然就毫不猶豫的出手了。”

常寧嘆道:“在內地,可以有純潔的政治,名之曰階級鬥爭,抓革命促生產,可沒有純潔的經濟行為啊,想在內地搞經濟,非得先學好政治才行。”

“要不,怎麼那麼多人熱哀於政治經濟學呢,政治經濟學,說白了就是一門利用政治搞經濟的科學。”

常寧笑著說道:“道理說得沒錯,但把政治經濟學說成是一門科學,有些過分抬舉了,那是政客們手裡的麵糰,還不是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啊,政治是個什麼東西,不就是權力和關糸麼,有了權力和關糸,就能搞好經濟,就能發家致富。”

丁穎也是笑著點頭說道:“因此,王書記和王付書記一聯手,政治的行為促成了經濟建設的發展,四個城市市的高速公路專案,最終選擇了中方案,王書記對王付書記的支援,當然是投桃報李,你在經濟上支援了我,我就在政治上報答你,公平合理,雙方共贏。”

常寧笑問道:“這麼說,王書記是全面放棄咱們青陽市嘍。”

“是的,原來的朱平三付書記,是張省長的人,他的病也不是不能繼續工作,但成了二王合作的第一個犧牲品,現在正在省政協養老呢,而祝英華市長,是省委組織部長朱永軍的人,也是堂堂正正的紅二代,人家本來就是要鍍完金後往上升的,朱永軍又比較接近王書記,王書記當然要賣個人情,把他從青陽市市長升為了海州市市委書記,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