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宮闈爭鬥,惹來殺身禍!(1 / 2)

並肩王楊林一場慘敗,十五萬人馬組成的一字長蛇大陣,轉眼間灰飛煙滅,十五萬人馬,只有兩三萬人馬,逃出重圍,來到黎陽城駐紮。

其他圍困瓦崗山的三路人馬,也被瓦崗軍分路圍剿,大敗而回,三十萬人馬,只剩不足五六萬人。

這三十萬人馬,可是並肩王楊林幾乎抽調了全國各地可用的兵力。要知道自從皇上楊廣三徵高句麗以來,國庫積聚空虛,兵力驟然減少,再加上自己這一場慘敗,日後大隋還如何面對國內烽煙四起的嚴峻形勢,這些頭疼的問題,如何不讓並肩王心亂如麻,徹夜難眠。

正在楊林收集 殘兵敗將,準備組織防禦陣型,抵禦瓦崗軍的進攻之時,瓦崗軍已經集齊二十萬人馬,殺到黎陽城下,將黎陽城三面圍困,列開陣勢,準備和楊林展開決戰。

楊林不甘心坐困愁城,於是率領人馬,殺出黎陽成,和瓦崗軍迎面交戰。瓦崗軍大勝之後,求勝慾望高漲。隋軍將士損失慘重,士氣低迷。

雙方連續幾日,交戰數次,楊林都是未嘗勝績,接連受挫,這讓楊林更加焦慮,只好掛起免戰牌,據城死守不出。

楊林憂心忡忡,雖是勞累一天,半夜時分依然難以入睡,於是帶著手下人,登上黎陽城頭,巡視城防。

慘淡的月光之下,黎陽成一片死寂,黎陽城外,漫山遍野,都是黑壓壓瓦崗軍的營寨,營寨裡閃爍的燈籠,如天上夜空中亮晶晶的星光。而此時的夜空,除了雲中穿梭的一鉤彎月,卻是星空寥落,忽明忽暗的只有幾顆星辰。

眼淚不禁想到,這黎陽城,因相傳“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所以又叫鶴壁,穿城而過的淇水河,是詩歌文化的重要源頭,《詩經》中有許多名篇直接描繪了淇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楊林站立黎陽城頭,看著城中流淌的淇水河,不禁吟誦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這首詩經中讚美的翩翩公子,不僅長相俊美,學識過人,氣度不凡,妙語連珠。遙想自己當年,不也是橫槍立馬,征戰四方,所向披靡,英氣逼人。到如今想不到,自己滿頭白髮,鬢染殘霜,只落得坐困愁城,眼前一片愁雲慘霧,心中好不悲涼。

楊林忽然又想起,這一帶也叫朝歌,乃是商朝的京畿之地,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都把鶴壁朝歌作為國都。帝辛作為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因為寵信妲己,荒淫誤國,最後武王伐紂,自己只能自焚於鹿臺,空留一世罵名,難道這商紂就是大隋朝的前車之鑑?難道大隋真的氣數已盡?

念由及此,楊林不禁潸然淚下,不甘心,自己真的不甘心。但是他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他一直以為,侄兒楊廣,營建東都,開鑿運河,甚至三徵高句麗,都是聖明之舉,只是皇上太過急功近利。本來可以三世完成的豐功偉業,非要十幾年甚至幾年就要完成,結果國家不堪重負,才會導致今日舉步維艱的困境。

楊林還對皇上寵信宇文化及等人,風流成性,驕淫誤國十分不滿。無奈皇上對自己的苦諫,置若罔聞,無動於衷。還動不動就以自己逼宮,脅迫皇上退位,自己取而代之為緣由,讓自己不敢再苦苦力諫。實指望皇上經歷挫折之後,會成熟起來,及時更正,也未為不晚,誰知道竟然到了今天難以收拾的局面。

並肩王楊林剿匪平叛不利,兵敗瓦崗山的訊息,傳到了東都洛陽城。宇文化及陪著皇上楊廣,攜帶著美人崔芙蓉,剛剛返回京師洛陽不久。這個訊息很快傳到了宇文化及的耳中。此時的宇文化及,正在為一場宮中的爭鬥大傷腦筋。

原來,宇文化及向皇上楊廣敬獻了美女崔芙蓉,皇上楊廣對崔芙蓉就著了迷,頓覺崔芙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宮中三千佳麗,庸脂俗粉,頓失顏色,每日裡和崔芙蓉魚水之歡,形影不離,如此一來,引起了皇后蕭美人的強烈不滿。

蕭美娘知道此事的始作俑者,是宇文化及,於是蕭美娘恨透了宇文化及,蕭美娘咬碎銀牙,痛下決心,必須除掉宇文化及,否則自己這個皇后,終有被皇上拋棄的一天。於是蕭美娘招攬自己的親信,打算尋找機會,暗害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宮中眼線耳目眾多,得到訊息之後,自己也是大吃一驚。他深知蕭美娘貴為母儀天下的皇后,掌控後宮多年,憑藉以前皇上對她的寵信,有很多朝中官員依附在她勢力之下,皇宮內外,都有她的羽翼和爪牙。雖然明面上的實力,和自己無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