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的戰略商議完畢,都是圍繞著削弱宋國、控制宋國、威懾各國使之用綏靖政策不出兵的構想。
公造冶最後問道:“如果魏楚韓齊越真的出兵……那也只能打下去了。”
適道:“總參謀部不是早有預案?這種可能一直存在,具體的策略早已經制定好了。”
“魏楚韓一旦出兵,不管齊國參沒參與,都要先打齊國,打下臨淄,瓦解齊國。”
“齊國會盟了要打、齊國沒有會盟也要打。先解決齊國,迫使魏楚韓合兵一處。”
墨家的戰略構想是先楚後中原,但對於各種意外情況也有預案,因為有時候別人未必會按照自己的構想來,總需要一個準備。
齊國無罪,哪怕是很有可能迫於自己的威脅不可能入盟,但一旦中原大戰爆發,第一個打的必然就是齊國。
一則齊西南地區有良好的民眾基礎,二則就是瓦解齊國可以短期之內使得齊國無法集結力量。
以及最重要的一點,為自己留下更多的準備時間。
五年前的大戰,想必魏楚韓都有了經驗教訓,不可能繼續用分兵合進的策略,擔心被墨家各個擊破而被吃掉。
但是一旦合兵,巨大的後勤壓力使得各國不可能維繫太久的戰爭狀態,那樣會出現全國性的大饑荒,尤其是農兵合一的制度下。
而且魏楚韓若是合兵,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一個會盟合兵的集結點,在集結的過程中就可能出現戰機被各個擊破。
再者,既然要打,那就不可能圍繞著宋國打。
宋國一片平原,無險可守,又不像是泗水一帶到處都是新式城防。
魏楚韓面臨的壓力也極為巨大,五年前第一次中原大戰,墨家跳出了內線,在費國和齊國對抗,主力卻直插齊國內部,圍臨淄以救費,全泗上安穩。
這一次如果真的打起來,也可以用一樣的手段,魏楚韓都有可能被攻擊,他們想要合兵在後勤壓力和泗上的威脅之下,也必然會留下重兵守衛。
如果魏楚韓合兵,準備時間至少也要一年,準備的時間越久,秦、中山、趙這幾個方向的外交斡旋的時間也就越多,秦國就算不出兵坐山觀虎鬥,那也肯定會給魏國巨大的心理壓力。
只要殲滅一部,作出南守北攻的態勢,魏國十有八九又會選擇背盟,魏國一退,心思在鄭的韓國也不可能繼續打下去,只剩下楚國的話那就好說了。
如果只剩下楚國,最多兩次勝利,楚國損失一旦慘重,整個楚國因為變法積累起來的矛盾就會爆發出來。
太子臧不能生育無子、王子良夫站在貴族一邊覬覦太子之位、楚王一直在集權貴族怨聲載道,楚王如果戰勝了泗上一切好說,但只要失敗一兩次,楚國就等著內亂吧。
只是墨家高層也不願意現在打,因為準備還未充分,南海地區的叛亂剛剛平息,那裡大量的人口還未轉化為基本盤,以及一旦開戰泗上的經濟可能會出大問題。
這些情況在場的人都知道,適最後總結道:“如果真打起來,我們固然有極大的困難,但魏楚韓各國的困難不比我們小,到時候比的就是韌性。”
“不打,固然是好的。可真要打起來,也不必擔心。我們的困難不如他們,而且他們內部的矛盾會因為戰敗和長期戰爭更加深重。”
“尤其是要注意一點,以往各國作戰,可能會接受換個君主的媾和方式,或者以懲罰君主的作為作為戰爭的理由。”
“但他們和我們作戰,除了反平等反尚賢反止戰發人民富足之外,再沒有別的理由了。他們要做的就是要根除我們,可一旦這麼做,那就是等同於和泗上所有的民眾為敵、和天下同情我們認可我們的民眾為敵。”
“他們終究是要滅亡的,本來我想著晚些日子給他們做好棺槨再讓他們滅亡,可如果他們等不及現在就死,那我們總不能不殺。”
說服了眾人之後,適親自起草了“特別演習動員令”,簽名印章之後,這一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已結束。
天還未亮,以一名委員為首的使節團,配屬了六百名騎兵和兩個專業的炮兵連隊骨幹,迅速前往宋國。
天剛亮,宋國政變的訊息就被散播出去,楚王的使者急忙求見,但是墨家以暫時沒有時間為理由拒絕接見,一個連隊的衛戍旅計程車卒直接在楚王使者的館舍附近駐紮,作出一個不想和楚國談的姿態。
到中午的時候,泗上集權的高效性便開始展現出來。
以彭城為中心,沿著四通八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