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月初也是週末,昨天軋鋼廠昨天剛開完工資。 秦淮茹又回來打掃衛生,順便照舊的準備把自己這個月的工資錢放到家裡,和以前風哥留下給自己的錢放一起。 酒館那邊盈利的錢,就放在酒館那邊,要是需要進酒水食材啥的,劉嵐也方便取用。 自己的工資錢,除了日常開銷和偶爾補貼一點孃家,(家裡條件好,能補貼孃家肯定會補貼一些的,這是人之常情。)都放在四合院家裡。 秦淮茹感覺這是自己和曾風流兩個人的溫馨港灣,香江的房子再多,那也不是兩個人的獨立空間,只有這裡充滿了兩個人的記憶帶著溫馨和甜蜜。 秦淮茹剛到院門口,遇到了急匆匆的街道辦王主任,笑著打招呼。 “王姨!” 王主任快步走上前,親切的拉著秦淮茹的手。“淮茹,今天怎麼有空回這邊來了。孩子呢!” 秦淮茹:“這不周末嘛!有空回來打掃打掃衛生。孩子在酒館那邊,有家裡人帶著。王姨,我看你急匆匆的是有什麼事嗎?” 王主任突然反應過來,拉著秦淮茹進院。“哎呦!差點這一岔給忘了。淮茹走,進院,今天可有大事要宣佈,正好你也聽聽。” 兩人一起進院後,王主任讓閻埠貴挨家挨戶通知,馬上組織開全院大會,有重要事情宣佈。 秦淮茹陪著王主任也沒先回家,心裡也好奇到底是啥事。 因為是週末,又是早上,院裡各戶都在家,沒一會院裡人就站滿了人。 何雨水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經是半大姑娘了,見到秦淮茹高興的過來挎著胳膊。“嫂子,你回來啦!小昊和清月怎麼沒來。” 秦淮茹笑著回應。“把他們留在酒館!帶著他們我怎麼打掃衛生啊!” “哦!那我寫完作業,下午帶他們玩去。” 兩人正悄悄的聊天,前面一大爺說話了。 三位管事大爺看了看,人齊了,易中海清了清嗓子開口。 “大家安靜一下,街道辦王主任今天要宣佈一件重要的事情,大家都聽仔細了。” 易中海見下面安靜了,對王主任道。 “王主任,人都到齊了。” “好,辛苦了,老易。” 王主任客氣一句,走到眾人前方。 “大家都好奇,我今天要說什麼重要的事情吧!那我就開門見山的說了。 國家實施計劃經濟體制,這你們都應該聽說過的。雖然我們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慢慢的提高,但是全國各地市場上出現了大批囤積居奇物資的資本家,為了謀取私利,哄抬物價。 因此國家決定,進一步推行實施計劃經濟體制,用以抵制資本家的這種行為,同時緩解咱們市場物資匱乏的問題…… 這樣說大家可能聽不到,我就簡單說和我們切身利益有關的。就是以後大家買糧食和生活必需品等,都得用票據了,糧食也是,不再是想買多少就多少了。 明天你們大家都到街道,辦一下《市鎮居民糧油供應證》和《市鎮居民副食證》。下週一週時間儘量辦理完,之後就是憑兩個本子才能買到糧食和副食……每個月要去糧站或者糧油店憑糧本領取糧票。 不然去糧油店就是有錢你也買不到糧食,一切看糧本和糧票。還有,就是每個人糧食是根據不同工作定量的。 我說的就是這些,有不明白的可以問清楚。” 王主任話音剛落,下面住戶就炸開了鍋開始討論,不過整體感覺影響不大。 不過肯定是有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情況的,像閻埠貴家,一家都是城裡戶口。沒機會貪當初村裡分的三畝地,這對他家基本沒影響,定量絕對夠吃的。 院裡住戶大多老住戶也是這種情況,只有個別住戶新娶村裡媳婦的或者像賈家這種貪心屯裡那三畝三分地的,才會有不夠吃的情況,所以影響不是很大。 就像賈家,前些年分地,賈張氏自認為聰明的沒要城裡戶口,把戶口在村裡上報了,多分了三畝三的地給孃家種,一年能拿百十斤糧食(別感覺少,當時土地的收成一畝地也就頂天了三四百斤,還得交百十斤給國家,加上留種啥的。)。 雖然李小曼一個月二十八斤,賈東旭一個月三十八斤,但是有賈張氏這飯槓子在,一個人頂兩個的飯量,哪裡能夠啊!這些定量糧食可不全是大米白麵,多數都是粗糧,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米麵,所以李小曼的二十八斤,也就夠她餓不著的地步。 開始賈張氏還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可是聽完等到下面住戶討論的時候,才聽明白了。這下直接就就傻眼了,連忙向王主任積極的詢問。“王主任,那我們這些不是城裡戶口的怎麼辦?” “不是城裡戶口的,那沒有定量,但村裡肯定有分地,那就回村裡種地。城裡搞建設,村裡搞生產嘛!我們要民族大團結共同合作才能把國家建設發展起來嘛! 好了,還有沒有問題,沒有我就去下個院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