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承羽開啟信筒取出密旨,只見朱聿鍵對他前幾日奏請的事情均作了回覆:
一、改軍制,取消龍衛新軍士兵軍籍以及增加傷亡撫卹之事。
準了。
二、龍衛營增加指導使並給予品階之事。
準了。
三、建立宣教府,臨時增加備九品品階,授予宣教官。
準了。
四、由琳渼接管贛州軍器局之事。
朕會傳旨贛州軍器局全力配合你,但全盤接手,朕擔心會影響你龍南練兵。
五、取消工匠匠籍,改為工匠等級評定之事。
暫不取消匠籍,先推廣匠級評定。
應該說隆武還是很配合的,像增加備九品一事,他幾乎是硬按著內閣透過的。蘇承羽心道:“這個皇帝除了沒兵沒錢之外,其他方面真的無可指摘。”
有了隆武首肯,很多事便可以著手去做了。
這第一件便是建立宣教府的事情。
此時的大明,內憂外患交困。軍人沒有軍人的樣子,榮譽感蕩然無存,打仗鮮有勝蹟,軍官欺壓士兵,士兵搶掠百姓,明軍對人民的傷害可以說不亞於清軍。
特別是前弘光朝的江北四鎮數十萬大軍全部降清,更是將明軍形象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文官貪汙腐敗成風,望清而降。在腐敗、錯誤稅制的聯合迫害之下,自耕農大量破產,苛捐雜稅橫行。加上李自成等流寇和剿匪的明軍反覆蹂躪,華夏大地已是一片狼藉。
人民對朝廷失望透頂,沒人相信大明會好起來,甚至還有人盼著滿人來“拯救”自己。
仗打輸了不可怕。以大明的底蘊,組織上百次戰役都不是問題,但如果人民對朝廷失去信心,那就真的無力迴天了。所以當務之急是拯救社會信心!
作為後來人,蘇承羽最清楚宣傳的重要性,主導了宣傳才能左右輿論走向,重新提振人民信心,不至於讓失敗情緒失控蔓延下去。
這宣教府就是他醞釀已久的宣傳攻勢,各項事宜早在他未到龍南之前便已規劃好了。
現下得到隆武的首肯,他次日一早便驅車去找知縣王克謙。雖不能給其看隆武密旨,卻可以口述設定宣教府的事情。
王知縣早上剛收到吏部下文,讓他配合在龍南建立宣教府一事。是以他聽蘇承羽這麼一說,便立刻道:“有需要下官做的事情請殿下儘管吩咐。”。
“有兩件事情得王大人幫忙。”蘇承羽道,“一是宣教府得有個署理公務的地方。二是需要您幫我將宣教府遴選官吏之事公諸與眾。”
王克謙立刻點頭應承下來,當下便喚來相關人員著手辦理。
蘇承羽交待了宣教府的事情,便立刻趕往燒製坩堝的瓷窯。
這次比較幸運,坩堝燒製得非常完美,平整光潔,找不出絲毫的裂紋。他忙讓工匠將燒製的時間、溫度、冷卻方式的細節寫在紙上交給他,這都是珍貴的技術資料,估計連同坩堝配方拿去英國,至少能賣一兩萬英鎊!這個時代的一英鎊大約價值二兩多白銀。
等坩堝被小心翼翼地運抵鐵場,地爐已完成了乾燥,鼓風機在驢子一圈圈的推動下也吹出了強有力的風。
蘇承羽當即吩咐試點火。
工匠們先用燃燒的炭火鋪在地爐底部,然後開始在上面整齊地擺放焦炭,待一層焦炭被引燃,再鋪下一層。
等焦炭鋪到了設定的高度,坩堝被兩名膀大腰圓的工匠用特製的“大鉗子”架到了焦炭當中的坩堝底座上。
僅坩堝預熱就出現令蘇承羽抓狂的情況——沒有溫度計!只能靠估算了。他心中輕嘆,古代工業果然全靠經驗主義啊。
待蘇承羽感覺溫度差不多了,便指揮工匠將事先備好的鐵塊小心放入坩堝裡,然後加入石灰、鐵礦渣等造渣劑。
剩下的就是蓋上鍋蓋,加大鼓風量,靜等結果了。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透過坩堝鍋蓋的觀察孔可以看到,鍋內的鐵糊逐漸變成白色,蘇承羽知道,距離鐵塊融化已經很近了。
眾工匠們好奇地看著這一鍋奇怪的東西,雖然東家說是在鍊鋼,但他們誰也不信這麼一個燜鍋加悶爐子,還添了好些石灰、礦渣之類奇怪的東西進去——他們以前只有在冶鐵時會加一點石灰——真能煉出鋼來。
蘇承羽當然也沒辦法跟他們講解諸如FeS+CaO=CaS+FeO或者2P+5(FeO)+3(CaO)=3CaO.P2O5+5Fe之類的反應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