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通譯人在何處?”蘇承羽立刻望向季良。
“回稟殿下,”季良揖手道,“草民此來帶了五名通譯,今晚應該就能隨貨車一起到了。”
蘇承羽點頭,又問道:“你還帶了貨來這兒?”
“草民帶了些殿下可能用得上的東西。”
“哦?你倒是挺會做生意。”蘇承羽笑道,“都有什麼?”
季良將一份冊子遞給身旁侍衛,再轉給蘇承羽,然後道:“以西巴你亞大鳥銃,簧輪短銃,精鋼胸甲,望遠鏡。當然,如果您需要的話,還有大炮,只是沒帶著,那貨單上有。”
原來這季良是個軍火販子,蘇承羽翻開冊子,只見上面整齊列出各種軍需品:以西巴你亞大鳥銃,十四兩一支。以西巴你亞輕鳥銃,八兩一支。簧輪短銃,十五兩一支。精鋼胸甲,三十兩一套。望遠鏡,三十五兩一支。神威大將軍炮,一千二百兩。無敵大將軍炮,兩千三百兩。
蘇承羽對前面的火銃沒什麼興趣,例如這西班牙重型火槍雖然威力強大,但是一支二十多斤重,得用支架撐起來才能發射,與快速靈活的先進軍事理念根本不相容。至於西班牙輕型火槍,比起他讓魯寧等人正在製作的燧發銃差了幾個檔次。
倒是望遠鏡是比較有用的東西,不過這價格要的也太黑了。
當他看到最後的兩種大炮時,不禁皺眉道:“這神威大將軍和無敵大將軍各是多少磅的?”
季良一愣,沒料到蘇承羽竟如此內行,只得如實回答,“前者是十八磅炮,後者是二十四磅炮。”
蘇承羽搖頭,“口徑太大了。”又繼續問道,“有沒有六磅炮和三磅炮?”
季良疑惑地點頭,旋即又搖頭,“應該是有,但是否有存貨我得回去看看。”隨後他又湊近兩步故作神秘道,“打起仗來六磅炮怎麼夠用?那二十四磅炮的威力,嘖嘖,什麼堅固的城牆隨便來幾下就能轟開幾米寬的口子。”
“二十四磅炮?”蘇承羽看著他意味深長地一笑,“這東西有多重?”
“重量?”季良想了想道,“四千多斤吧。”
“你要我拖著個四千多斤的大傢伙去打仗?”蘇承羽冷笑道,“等這東西拖到前線,仗早就打完一個多月了。”
季良愣了愣,心說這不像是大明軍官的作風啊,他們往常不都是挑最大號的買嗎?於是他仍繼續建議:“這二十四磅炮用來守城也極為合適。”
蘇承羽皺起了眉頭,這個軍火販子怎麼總喜歡拿大口徑炮忽悠人,當年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就是沒捋清大明的需求,買了二十門十八磅炮回去守城。結果這些炮守城不怎麼行,被清軍繳獲之後用來轟大明的城牆卻個頂個地好用。
其實這些大口徑加農炮基本上都是歐洲戰艦上的艦炮,陸軍野戰用它們很不合適,只有破壞城牆時能用得上。
反倒是中小口徑的加農炮和榴彈炮才適合陸軍——輕便,幾匹馬拖著就能滿世界跑,而且開火準備時間短,射速高。
這個時代的火炮發射的都是實心鐵球。二十分鐘一發的二十二斤鐵球自然遠不如兩分鐘一發的六斤鐵球對敵軍殺傷力大。
但時下無論明軍還是清軍都極愛重炮,經常出現大部隊都抵達戰場一個多月了,大炮還在路上的情況。但即便如此,在陳舊的軍事理念指導下,他們也仍是對輕型火炮嗤之以鼻。
“對手沒有重炮的情況下,守城根本不用重炮。而敵人有重炮的話,即使我有威力更大的重炮,依然無法避免敵人轟開我的城牆。”蘇承羽斜睨季良,顯然對他的建議毫無興趣。
這個軍火販子能忽悠普通大明軍官,但絕對忽悠不住蘇承羽這個軍事論壇泡出來的現代人。
攻、守城的雙方都用重炮的情況下,攻方射擊城牆那麼大的目標幾乎不用瞄準,而守方必須打中敵人的大炮才能保住城池。在沒有現代彈道學知識和瞄具的明代,發射上千發炮彈都不一定能打中兩裡外的一門炮。
“我需要兩門六磅炮和三門三磅炮。”蘇承羽沒等季良說話,又繼續道,“還有二十隻望遠鏡。五十支簧輪短銃。”火炮他以後肯定是要自己製造的,眼下買的這些完全是為了給炮兵訓練用。
季良見他態度堅決,便不再繼續推銷重炮,“六磅炮五百兩一尊,三磅炮二百八十兩。加上望遠鏡和短銃,一共三千二百九十兩。您看這大鳥銃是否……”
他跑這一趟本想推銷些重炮和火銃大賺一筆,沒想到只做成了三千多兩的“小生意”,未免有些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