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重騎兵(1 / 2)

小說:大明之崛起1646 作者:天海山

“用途你們不用多問。”蘇承羽將草圖平鋪,叮囑兩名工頭道,“注意此劍的重心一定要在護手上方一寸處。劍身要用好鋼打造,務必確保堅固耐用。”

兩人忙認真記下。

“這一批劍共八百柄,”蘇承羽又道,“儘量在兩個月之內造完。”

兩名工頭對視一眼,雖覺得有些困難,但仍是點頭應下。

蘇承羽又拿起紙筆,來回畫了半天,但苦於繪畫技術限制,始終沒畫出讓他滿意的圖案。

他乾脆讓兩位工頭將自己帶到製作泥範的地方,取了塊拳頭大的黏土,捏出一副盔甲的外形。

一共五個部件,前後兩片胸甲,左右肩甲和護頸。各部分均由斜面和曲線構成,整體接近歐式半身板甲的風格。

“這個比騎兵劍更為重要。”蘇承羽指著面前的黏土盔甲,“騎兵甲,每一部分都用整塊鋼板鍛造而成。”

楚第和熊忠拿起泥樣來回觀察,又相互探討幾句,都是眉頭緊皺。

“東家,若是製成平整的外形或許還行,”楚第為難道,“但這彎彎曲曲的形狀,恐怕……”

蘇承羽並不意外,由於東方戰爭的特點,板甲一直未能流行起來,所以在這個製造業極為依賴經驗的時代,大明可能還真沒有現成的板甲工匠。

但蘇承羽眼下卻一定要將板甲製造出來。

板甲騎兵面對清軍裝備的小口徑火器有著極好防禦效果的。要知道清軍的火槍兵根本沒有刺刀這種東西,同時也缺乏長矛兵的保護。只要他們暴露在重騎兵面前,基本上一個衝鋒就會潰散。

此外,板甲騎兵對戰清軍騎兵時也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首先清軍拿手的騎射很難威脅到板甲。由於板甲外形都是曲線,很容易使箭矢這種低速攻擊物體產生側滑,加上2到3毫米厚的鋼板,二十米開外基本不會被弓箭射穿。而二十米的距離對騎兵來說就是一眨眼的事。

其次板甲騎兵在和裝備棉甲的清軍騎兵衝鋒對攻時優勢更為明顯。棉甲對付槍彈、箭矢之類效果不錯,但面對劍、矛等武器時,起作用的只有襯在裡面的那薄薄的鐵片,幾乎沒什麼防護作用。而用劍、矛攻擊板甲時,由於板甲出眾的整體結構強度,則必須用很大的力量加上比較垂直的角度才有可能造成傷害。

而且半身甲騎兵比棉甲騎兵的機動性更強!雖然聽起來棉甲似乎要比鋼製板甲的重量輕,其實正好相反。棉花壓實了一點不輕!一件標準的清軍棉甲重量在三十到四十斤之間,而三毫米的半身板甲則只有二十五斤左右,兩毫米的更是隻有不到二十斤。

重量越輕則機動力越強。所以可以預見,屆時清軍騎兵會出現打又打不過,跑也跑不掉的尷尬局面。

蘇承羽原本是計劃打造一支十八世紀流行的胸甲騎兵部隊。但考慮到要經常和清軍的騎兵部隊交鋒,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同時能防禦冷兵器的半身甲。將肩部、頸部等比較容易受到刀劍攻擊的部位也防護起來。

所以最後他決定組建裝備半身板甲,配備騎兵劍和簧輪手槍的重騎兵部隊。

這裡面騎兵劍是最容易製造的,給出尺寸,鐵場的工匠立刻就能造出來。簧輪手槍在有了優質鋼材之後,配合鐘錶製作工藝,應該也能很快列裝。

而最麻煩的則是看起來最沒技術含量的板甲。

要將一整塊鋼鍛打成彎曲的護甲,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將鋼板敲裂,所以要使用延展性更好的低碳鋼,採用熱鍛造手段以降低鋼材結構應力,將鋼板鍛造成型。

但低碳鋼又太軟,一刀就能砍破。所以成型之後還要進行滲碳,將其變成堅硬的中高碳鋼。

最後進行淬火提高鎧甲的硬度和耐磨性,再回火提高韌性。這樣一件合格的板甲才算是製作完成。

要說這些工藝沒有大明工匠們不會的,但整個工藝流程卻沒人能夠掌握。當然,蘇承羽這個後來者例外。

他詳細將整個製作流程對兩名工頭講述一遍,兩人半晌低頭不語,好半天楚第才對蘇承羽道:“東家,我們試試看吧。雖說您說的這些我都懂,但整套做下來卻不敢說不出一點錯。”

熊忠卻提出另一個問題,“東家,您說的這鎧甲要做幾套?”

“先制三百套吧。以後肯定還需要更多。”

“東家,以我的經驗,打造這麼一套甲,得三四個鐵匠花費七八天時間。”熊忠遲疑道,“這三百套甲造好,少說也得半年多……”

蘇承羽立刻想到了歐洲人提高板甲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