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他從蘇記鐵場調來的都是技術骨幹。現在鐵場那邊已經走上正軌,便是少了這些人倒也影響不大,但他們的技術對福京軍器局的工匠們來說卻是極為重要的。
宋應星拱手道:“殿下,實則魯寧等人昨日已在技工學堂授了一回課,效果甚佳。
“便只是殿下所制的圓規、遊標卡尺等物,便已讓軍器局這些閉門造車的工匠們瞠目結舌了。”
一旁徐爾路接道:“而魯寧並未他們所拜的師父,卻如此細緻地教他們手藝,更是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這個時代的工匠們因為匠籍限制,手藝通常都是父子相傳。一來因為家裡是匠籍,必須子承父業,孩子不學也得學。
二來這手藝也是家族中吃飯的傢伙,往往一點兒竅門,就能讓自己的活計幹得比別人好。而這點兒東西大多一說破就不值錢了,是以只有傳給子侄才能放心不會洩露出去。
故而所有工匠都是敝帚自珍,好的工藝很難在工匠中傳播開。即便是收了外人做徒弟,師父大多也會給自己留一手,以防止教會徒弟餓死自己。
如此一來,不但手藝一代不如一代,有時遇到自己子侄天資駑鈍或者不喜做工的,甚至會有手藝失傳的危險。
而朱琳渼在大明推行工藝標準化的第一步,便是建立技工學堂,將基礎的手藝作為標準課程教給所有工匠。
只有建起大量的技工學堂,才能保證大明所需要的熟練工匠能源源不斷的湧現,而且保證了手藝不會失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