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欲楫聞言立刻雙眼圓瞪,連連擺手,“這如何使得?資敵糧草,莫說讓朝廷透過,單是提出此事,也夠我掉腦袋的!”
“便是犯人也有碗牢飯吃。”黃熙胤卻道,“若我大軍斷糧,大將軍斷難約束得住。屆時數萬人馬四處搶糧,這還如何議和?”
“若大將……博洛得了糧草後出爾反爾,又揮軍犯天興府,我豈非作繭自縛?”
黃熙胤笑道:“林大人無需多慮。只用每隔五天,供我人馬五日之糧。若見大軍有異,便立時斷糧,無異,再續五日。如此,我軍中糧不半旬,縱有旁的想法又能奈何?”
林欲楫低頭細思,若福建虜軍因缺糧而生亂,最終被各個擊破,保不定自己那份順表便會被明軍繳獲了去,如今當穩妥送走這些“瘟神”才是上策。
若僅數日糧草,量博洛也搞不出什麼花樣來,他權衡半晌,終是點頭道:“每隔四日,發三日之糧。”
黃熙胤嘆口氣道:“就按你說的,能保住大軍不譁變就是。”
末了,他又告訴林欲楫,博洛的特使明日天亮便會來天興府,要他見機帶此人去見曾太后即可。
……
“滿朝竟無一人贊同?”曾太后坐於椅上,身體前傾緊盯著龐天壽問道。
“回太后,朝臣皆是義正言辭,誓不贊同和談。”龐天壽垂目道,“那顏陽還差點兒被幾名清流給打了,幸而唐王殿下攔住,方才未出亂子。”
曾太后頹然地靠在椅背上,滿面愁雲。
昨日禮部侍郎林欲楫帶了個人來見她,要她屏退了下人,這才告訴她那是博洛的密使,名叫景顧勒,是來請求和談的。
正當她要大發雷霆,怒斥林欲楫之際,那景顧勒卻對她說博洛大將軍誠心議和,若得明廷同意,可放歸弘光帝和潞王以示誠意。
她立時大吃一驚,弘光和潞王對小皇帝意味著什麼她怎能不知。這二人中的任一個回到福京之日,便是她兒子退位之時!還好林欲楫將博洛的密使帶來了自己這裡,若此人直接出現在朝堂之上,群臣很可能會為了換回弘光和潞王而接受議和。
林欲楫說他知道此中厲害,便未讓景顧勒直接向朝廷提出和談之事,而是先帶他來密見太后,由太后定奪。
她先吩咐龐天壽送景顧勒去“休息”,莫讓其見到旁人,又贊林欲楫心思縝密,此事辦得妥當,問他此時要如何處置為好,是否當除掉這個密使。
林欲楫卻說或可議和,弘光帝和潞王在虜手中,始終是朝廷的一個隱患,不如利用此次博洛求和的機會,將此隱患消弭掉。
她見林欲楫將弘光和潞王稱為隱患,便知他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忙詢問當如何利用。
林欲楫當即獻計,說只需尋個藉口,讓滿人莫要聲張歸還弘光帝和潞王之事,而是將此二人送至太后指定的地方,後面的事便可依太后的意思辦了。
曾太后自知若不提送還弘光與潞王,想讓朝臣們同意和滿人議和必定阻力極大,便讓給事中顏陽在朝上漏了點口風,試探群臣的意思。
不料方才龐天壽從奉天殿回來,說提到與建虜議和的顏陽差點被人打了。
龐天壽見太后頗為凝重,猶豫了一下,又拱手道:“陳王殿下先於仙霞關、浦城一線斃虜七千餘人,前不久又在建安城下殲滅施福部七千餘。
“由數番交鋒,朝中官員皆以為博洛大軍實不堪一擊。眼下建安亦被陳王圍困,虜軍糧草將絕,更是旦夕可破。是以,此時斷無人會贊同議和之事。”
未等龐天壽說完,忽有太監來稟,說禮部侍郎林欲楫求見。
曾太后正為難之際,忙吩咐道:“快讓他進來。”
要說林欲楫也未料到朝中對議和之事反應如此激烈,送不走博洛,他身家性命便會不保,當下也是甚為頭疼。
待他行至午門,就聽有大臣高聲議論方才朝上之事。
“我大明立國以來,何時有過和談之事?”
“呵呵,要說來也算有過。”
“哦,我怎不知,還請李大人指點。”
“張大人忘了萬曆年間朝鮮之役時,沈惟敬搞的那次議和了?”
“原來是那次,李大人說笑了,哈哈。”
“本就是戲言。虜賊將滅,竟有人談及議和,真與那沈惟敬無二。”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那二人離去,林欲楫卻陷入沉思。
沈惟敬之事他很清楚,萬曆年間大明應朝鮮求救,派兵助朝鮮抗擊倭人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