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布泰的胸中有一團烈火在熊熊燃燒。
自從弟弟穆裡瑪被南人殺死在仙霞關上,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報仇。然而為戰局所限,他始終未得如願。
此次英貝勒將兩旗的驍騎營以及一千蒙古騎兵都交給了他,手握四千五百精銳鐵騎,正是報仇良機!
他心中暗定,破敵之後不留俘虜,要斬下一萬個南蠻的頭顱以祭弟弟在天之靈,縱違了軍紀也在所不惜。
“將軍,驍騎結陣完畢。”一名親兵馳馬過來稟道。
“好!”卓布泰一指方才斥候探得的明軍火炮所在,“傳令,驍騎在左,如巴特爾在右。速破敵陣。”
隨後號聲四起,兩股由騎兵構成的“洪流”呈鉗狀朝龍衛軍右翼奔湧而來。
待繞過兩道壕溝,已隱約可以看到明軍旌旗。卓布泰摘下漆弓高舉過頭,大聲吼道:“快步接敵!”
其隊中令旗立刻隨著連續揮動,清軍騎兵開始催馬。數千軍馬鐵蹄踏地之聲隆隆如巨浪拍岸,須臾間便已至明軍陣前二百多步外。
直到此時,明軍陣中才傳出零星炮聲。龍衛軍炮兵營此時還在正面轟擊圖賴主力,而破虜營的大炮機動能力差,更是無法趕來支援。
故而眼下僅有步兵六營攜帶的三門三磅野戰炮能用。
雖然六營的炮手操作速度並不比炮兵營慢,幾乎每半分鐘就能完成一次發射,但畢竟數量太少。
炮聲轟鳴,那三顆拳頭大的鐵球飛入四千多名騎兵之中,直如石沉大海,連點波浪都掀起來。
卓布泰見明軍在他這邊並無多少大炮,又仔細觀望明軍防線,心中更是大喜過望。
這些明軍竟沒用他們最擅長的壕溝加土壘的戰術,卻將士卒排成了一道狹長的防線,由數個僅七八排左右的方陣組成。每陣約莫三四百人,其中一半手持長矛,另一半則皆為銃手,護在長矛手左右。
他略抬頭間,又看到明軍防線後面的緩坡上還有第二道防線,但更顯單薄,似乎僅有三排士卒,形成一條細長的線。
“定是我軍突襲南人側翼,他們還來不及築起防線。”卓布泰心中得意,南蠻子素來懼怕多路襲擾,看來此次仍是一樣,這般單薄的防線,至多兩三輪衝擊便可攻破。圖賴那邊正苦於南人的大炮,待突破這處防禦,毀去敵炮,他必得感恩於我。
他想到此節,當下用力揮鞭,將馬速提到最快,其身後數千騎兵也同時加速,直撲明軍軍陣。
待馳到距離明軍七八十步左右,便聞明軍火銃接連響起,卓布泰卻絲毫不以為然。他所率乃是精銳驍騎,人人著甲,甚至還有人在棉甲之外又套鱗甲的,以南人之鳥銃根本無法傷其分毫。
但下一刻,他卻驚聞慘叫聲起,只見四周上百名騎兵中彈墜馬,屍體被後面緊隨而至的鐵蹄瞬間踩為肉泥。
卓布泰眉頭緊皺,南人竟換了如此厲害的鳥銃。但他雖是吃驚,卻並未慌亂,嫻熟地自箭壺中抽出羽箭,用力拉開三石硬弓嚮明軍瞄去。
他非常清楚,鳥銃射速極低,南人發一銃的時間,足夠嫻熟的八旗騎兵放七八箭的。且騎兵移動迅速,更是難於被火銃擊中。
以往明軍託土壘壕溝發銃,方得與八旗弓馬相抗,但眼下他們竟在平原上結陣作戰,豈是數千驍騎的對手。
他一箭射出,身旁數千騎兵也同樣開弓放箭,頓時飛矢如雨,朝明軍陣中壓落。
不過縱馬馳騁間弓箭準頭極差,數千羽箭倒有九成以上射空。卓布泰也沒指望能一次就射垮明軍,稍稍扯動韁繩,率軍斜著從敵陣前掠過,同時翻手又從身後取出一支箭搭在弦上。
清軍騎兵在實戰中極少直衝擊步兵防線。通常步兵面前都會擺放大量拒馬,直接衝上去只會令騎兵減緩速度,而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
建虜的打法是縱馬來回扯動,同時以弓箭襲擾,最終繞至明軍步兵的側翼或背後,這才一舉突入,將明軍沖垮。
由於明軍鳥銃很難擊穿建虜棉甲,而建虜的反曲弓卻能在近距離發揮射速快的優勢,將明軍射得傷亡慘重,是以這套戰術屢試不爽。
卓布泰剛射出第二箭,便聽到明軍陣中又是一陣火銃巨響,登時就有近百名正在疾馳的驍騎中槍落馬。
他大為震驚,不禁抬眼望向明軍的第二道防線——剛才的射擊就是從那裡發出的。依據火力的密度和強度,他確定明軍是在全軍齊射,但這距離上一次發銃才多點時間?
此等射速太嚇人了!若南人始終以這個速度發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