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朝,眾官員們緩步走出午門,仍似清晨等待上朝時那般,三三兩兩聚成一堆。
但他們此時的話題已完全不同了,便是早上大言“天興府中怎能不亂”的那位,正樂呵呵對身旁幾人道:“要說這輔政王殿下雖是年輕,卻極通人情,歷朝少有啊。”
“正是如此,殿下實為不世出的人傑,我等有生之年或可見社稷中興。”
“是矣,是矣。”
旁邊卻有人不放心道:“只不知以朝廷眼下的進帳,這俸祿能否按時到手。”
“嗨,儘可放心,你沒見這幾日天興府中到處抄沒,怎的搜不出百多萬兩來。”
“對,此外福京、江西兩地的稅收已還歸朝廷,實在不夠,稍提些稅額便是。輔政王殿下既已承諾,便定有主張。”
“嗯,言之在理。”
又說了會俸祿的話題,有人忽道:“我說幾位大人,今日這官職調動,卻是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
“朱繼祚朱閣部執掌禮部,黃閣老重回吏部這都在意料之中。
“但這楊閣部的兵部尚書正做得有聲有色,江西戰局亦頗為順利,卻將他轉去了戶部。要說,他可算是輔政王的人啊。”
“這有何奇怪?戶部乃錢糧要地,近來天興府中大行抄沒,府庫中定入了不少銀兩,不放個自己人盯著,又怎能安心?”
先前那人點頭道:“原是這般。但為何調離楊閣部之後,這兵部尚書一職卻還空懸。哦,對了,工部尚書也未有人選。”
呂大人也是愣了愣,“這,在下便不知緣由了。”
他自然不會知道,朱琳渼正醞釀著一場軍隊轉制以及工部結構改革,畢竟大明的軍隊和工部的積弊太重,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軍隊的衛所制度死氣沉沉,毫無戰鬥力,還圈佔了大量耕地。而能打仗的將領又多養私兵,士卒皆只認軍官不認朝廷,這些人後期大多變成了割據軍閥。
而工部自上到下貪汙成風,朝廷撥款能有一成用在製造器物上就算不錯的了。加之工匠身份低微,官吏盤剝工匠極為嚴重,導致工部造出來的東西質量如狗屎一般。
別的不說,戰場上作戰計程車卒看到鳥銃上“工部”字樣,至少要把火藥減少一半才敢發銃,否則便會三天兩頭的炸膛。誰手裡能拿到一支私鑄的火銃,那簡直跟過年似的。
雖然大明在商業、稅收、官吏、科舉等諸多方面也急需改革,但兵部和工部對國家的影響最為嚴重,是以朱琳渼首先便是要對這兩個部門動手。
在這二者還未完全理順之前,他便先讓兩個尚書銜空著。換句話說,便是由他自己臨時兼任,這樣在進行重大調整時效率才能更高一些。
也正可趁此機會將楊廷麟這個不熟悉軍事的兵部尚書換個適合他的位置。朱琳渼考慮到他對江西戰局最大的貢獻便是籌措了不少糧餉,當是對此道極為熟悉,便乾脆調他去管戶部。
那呂大人又接道:“誒,對了,諸位可知此次升遷的工部侍郎宋應星和工部郎中方以智是何來歷?”
他身旁有位在禮部任事的官員道:“我記得這方以智乃是崇禎十三年的庶吉士,任過翰林院檢討。至於宋應星……好像只是名舉子。”
翰林院檢討僅是七品官,至於宋應星這舉人出身就更是難入這些朝廷大員的法眼了,一時間幾人皆在搖頭,以為這僅是輔政王任用心腹私人罷了。
“還有新安插進我們禮部的那個郎中徐爾路,以前不過是個八品的工部司務。至於新設的宣部郎中和主事等人,叫什麼來著?據說以前都是地方上的八品小員而已……”
“嗨,這便是跟對了人。如今輔政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提拔些自己人有甚奇怪。好在吏部、戶部、禮部、刑部主官皆是朝中清流,便是宣部不也交由路閣部執掌?
“看來這輔政王殿下初掌朝權,還得依仗原來的這班朝臣,他自己的人卻也未得太多要職。”
禮部、工部向來沒什麼大權,新立的宣部在他們眼裡不過是帶班唱戲的,故而算起來朱琳渼的人還真都未掌要職。
不過等朱琳渼的《大明發展綱要》完全實施下來,他們定會目瞪口呆,這些他們原本認為無足輕重的職位才是真正的炙手可熱!
而這些人都很默契地沒有談及此次進封的大量軍職。例如新晉副將,破虜營統領甄真和龍衛軍營總餘新。新晉參將朱家弟、趙士超、陳雄飛、夏孚先等九名。新晉遊擊將軍劉國軒、李瑛、劉長、馬德、施琅等十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