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年官員踱了過來,和趙大人相互見禮,高聲道:“陳王殿下當真軍神臨世,半日工夫便剿滅數倍叛軍。”
“那是那是,數萬建虜亦頃刻灰飛煙滅,遑論粵軍。”
“有陳王這般國柱,大明中興不遠矣!”
先前僅聽聞陳王江西、福京各地不斷殲滅清軍,縱斃俘數萬,這些天興府的官員也沒什麼直觀感覺,甚至生出些建虜不堪戰的想法。
而此次就在天興府跟前的一戰,他們眼見張安、蘇聘大軍耀武揚威出城,僅過了半天便被吊在城下,所部萬餘士卒則皆被綁著,在火銃威逼之下跪滿了天興府西門外的空地。
這種切身感受所產生的強烈衝擊令所有官員都徹底震服,隨之而來的便是對陳王強大軍力的驚懼和敬畏。
是以聚在午門外的朝臣無不玩命頌揚陳王戰功卓絕,曠古爍今,能想到的好詞毫不吝嗇地用在陳王身上。
場面話說完,那趙大人壓低了聲音道:“聽說唐……唐逆已死?”
中年官員點頭道:“我得到可靠的信,自刎了。”
“幾位大人可知陳王殿下……是何打算?”
一個微胖的官員看了看四周,悄聲接道:“方才下官在宮裡的摯友傳了話來,說殿下已迎聖上及太后回慈慶宮了。”
其餘幾人皆相視點頭。
距他們不遠處的另幾名朝臣同樣低聲議論著。
“諸位有所不知吧?”其中一人故作神秘道,“陳王殿下聲稱僅率五六千兵馬,實為迷惑反賊。下官聽聞,大軍有這個數。”他說著比了“八”的手勢。
“八千人?”
“哪裡,是八萬!”
旁的幾人倒吸一口涼氣,紛紛點頭,“難怪反賊敗得如此之快。”
那人壓著嗓子又道:“不知諸位打算拿出多少勞軍?”
“勞軍?”
“唐逆既除,您說往後天興府何人為尊……”
那幾人恍然大悟,“季通政所言甚是,您看多少為宜?”
“下官是要拿三千兩,不過還得看朝中風向而定。”
“那我便也三千兩……”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攪在其中。
“不過仗著武力,弱冠之年而已……”
他周圍的官員無不側目,如躲瘟疫般避開三十步以外。
還有不少人斜睨午門外威風凜凜的龍衛軍士兵,冷笑著記下那人所言,心中已擬好了參他的奏摺。
隨後,有十多人被黃道周和路振飛喚入宮內議事,餘者便這麼在午門外逡巡。
一直等到接近了晚膳時分,終見一名身著筆挺墨綠軍裝的年輕人在一百四五十名士兵簇擁之下自午門而出。
眾朝臣立刻為之一振,心道沒白等這一天時間,而後齊齊跪於道路兩側,山呼:“拜見陳王殿下!”
而後便是諸如,“殿下定國平亂,赫赫之功!”“殿下外御東虜,內懲奸佞,古之聖賢風采!”之類馬屁不絕。
朱琳渼去年離開天興府時僅黃道周長子一人送行,滿朝文武皆要與他劃清界限,再次回到這裡時,卻有百官夾道恭維。
他旋即又想起崇禎朝時,那些整日叫嚷與國共存亡的朝廷大員們,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時,或也是這般伏地相迎吧?
明末這些文官們,已沒幾個還身具氣節,不過是誰拳頭大他們便向誰稱臣罷了。他心中嘆了口氣,也並未理會這些人,帶著親兵連直往陳王府而去,留下一干官員面面相覷。
……
黃道周將最後一份公文交給手下官吏,目送他轉身告退,再看窗外時才知已月上枝頭,文淵閣中僅剩下他和路振飛兩人。
“黃閣老可得注意身體了。”路振飛走上來,扶他坐下。
“有許久沒這麼忙過了。不過局勢能迅速安穩下來,老夫甚慰,累也不覺啊。”
路振飛自案頭取來一封奏章遞給黃道周,“閣老意下如何?”
“這是什麼?”黃道周展開奏章,就見乃是刑部侍郎劉振堂奏請朝廷加封陳王為輔政王,竟是下午剛呈上來的。
他未至可否,卻轉望向路振飛,“路閣部的意思呢?”
路振飛心中早已有了計較,立刻拱手道:“龍行萬里不可無首,尤其時下江河半喪,強敵旁伺,而如今主上年幼,太后又是那般形容……”他瞥向窗外,“已無比陳王更適合之人……”
黃道周點頭道:“陳王抵定閩、贛,功高至偉,兼謀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