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卯時未到,陳王府門外便已人頭攢動。看這些人服飾,竟皆是五品往上的朝中大員。
要說起來,隆武朝自立朝之始便被鄭芝龍把持朝政,但這個海盜頭子向來只注重撈錢,政事幾近荒廢。
後來隆武執意“親征”,天興府更是群龍無首。至朱聿奧監國,建虜又來了,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朝政仍是被丟在一旁。
而隆武死後,曾太后與唐王爭權,那就更不用說了。兩人彼此掣肘,相互挖坑,朝政甚至比沒人管那會還要爛。
是以昨日朱琳渼雷厲風行地解決了些事情,令眾官員精神為之一振,一個個摩拳擦掌,連很多積年公案都翻了出來,只待稟奏輔政王殿下解決。
朱琳渼得石霖稟報說大門外已人滿為患,忙出門去看,果見比昨日來的官員還要多出不少。王府前的街道已被完全堵死,兩旁龍衛軍士兵排成人牆,將看熱鬧的百姓隔在遠處。
他皺了皺眉,心說這總在王府門口議政也不是事啊。
立於前排的黃道周瞥見陳王神色,忙上前揖道:“殿下,或可令眾朝臣往奉天殿去,仍如往昔朝會便好。”
朱琳渼搖頭道:“奉天殿乃是天子聽政之所,不妥。”他想了想,接道,“還是改在文華殿前議事吧。”
不同於正對著午門的奉天殿,文華殿乃是皇宮東側的一間偏殿。朱琳渼選擇此處,一來因為這裡距離宮門更近。要知道,從午門走到奉天殿可是有小一里地的,大大拖慢了辦公效率。
二來文華殿緊鄰內閣的辦公室——文淵閣。每天朝會結束後,內閣大學士轉身便能開始工作。此外這裡距離六部官署也更近些。
“老臣遵命。”
眾朝臣注意到輔政王出來了,忙齊齊跪禮,而後又在黃道周的招呼下,向皇宮而去。
朱琳渼所沒料到的是,他這不經意間的決定,卻變成了大明往後延續數百年的文華殿聽政制度。
半個時辰後,滿朝文武已齊聚文華殿前。
這入了皇宮,整體流程也正規了不少,鳴鐘三聲,官員們再次行禮,這才正式開始議事。從這一刻起,混亂了大半年的大明朝政才算是重回正軌。
第一個出班奏事的是一名都察院御史,正氣凜然地要彈劾皇太后。
他話音未落,便又有數十人跟著附議,皆認定陳王定會如唐王那般,一朝大權在握,便要將擋他“更上一層樓”的最大障礙搬開。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朱琳渼卻根本沒應他們這茬,而是從袖中取出一張紙條舉起示意,而後交給了一旁的龐天壽。
老太監忙高聲宣讀起來,“持詔者立聚兵入天興府勤王……”正是太后密詔。
朱琳渼知道,大明眼下當務之急是恢復生產,積聚力量,從弘光朝就開始的內鬥一定要在他這裡止住!只要曾太后不干擾他打造大明盛世,他也沒必要將她逼入絕境。
公佈這份密詔,便是給朝臣們一個明確的訊號,他沒有要扳倒曾太后的意思。
眾臣均是一愣,方才氣勢洶洶要彈劾的人都悄然退了回去。
待龐天壽唸完密詔上的幾句話,朱琳渼趁勢接道:“建虜就在江北,兩京還被竊踞,湖廣、兩廣時時遊於朝廷之外,四川獻寇仍在肆虐,雲南沙定洲叛亂正盛。
“我泰徵朝僅掌贛、閩兩地,不思剿敵復土,卻一味在家裡相互攻訐。長此以往,莫說中興,便是守住江南之地都千難萬難!
“我只有一個要求——自此時起,大明上下當齊心對外,眾志御虜!所有內鬥、黨爭都統統給我收起來。
“以我泱泱華夏,數千萬子民,只要內部鐵板一塊,有何人能撼動我大明江山?!”
所有朝臣心中皆為之一震,旋即,數百人一齊跪伏高呼:“齊心對外,眾志御虜!”
這日朝會結束後,一場席捲了泰徵朝官場的風暴便毫無徵兆地降臨天興府。
最初是刑部公佈了林欲楫通敵叛國之事,刑部尚書何楷親自帶隊抄沒林府,林氏親眷共三十餘人盡皆下獄。
隨後抓捕行動開始蔓延,內閣大學士路振飛率龍衛軍五百餘人自都察院左都御史武國成開始,一天之內共抓捕各級官員超過百人!
路閣部所到之處一概不多做解釋,只是破門拿人,而後留下小吏封沒府邸,他則迅速趕往下一處。
起初官員們還以為是清算唐逆黨羽,但很快便發現情況不對,清流、閒職、勳戚乃至太后一派,皆在抓捕之列。
直到次日清晨,路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