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華府邸。
密室中僅有四人,除蘇觀生外便是王應華和何吾騶這兩名與唐王關係最為密切之人。
下手則坐了名長鬚五短身材的中年人,其身份雖只是唐王府一名筆吏,但他更是朱聿奧的心腹親隨,正是代表唐王在此。
“欲謀大事,必以兩者相輔。”蘇觀生比出兩根手指,“一曰朝堂。朝中官員雖大多會持中立之態,但也必有迂腐頑固之輩,不顧社稷大義,愚阻監國進位。”
他看向面前幾人,“故而如內閣、都察院、吏部、戶部、兵部等關鍵所在,皆需為自己人所持方宜。
“以曾後車駕之速,或有五六日後至天興府。唐王時下有監國之責,即刻頒旨調動要害處的人選,當於行大事前安置妥當。”
何吾騶點頭道:“內閣那邊黃道周、楊廷麟等人均在它處,有我和蘇閣部,拉上李光春、曾櫻幾個無甚主見的,已在監國大人掌控之下。都察院那邊更不是問題,先前多是鄭黨的人充斥其中,如今拿下了鄭黨,填補的大多都是監國的人。”
王應華皺眉接道:“吏部那邊最為重要,但若要動的話,卻必會開罪於黃道周。”
蘇觀生不屑地哼了一聲,“他早就是曾後的人了,有何好顧慮的?”
“那便容易了。”王應華道,“其正好不在天興府,可將其調為工部尚書。改由蘇閣部任吏部尚書,如此可行?”
蘇觀生微微一笑,立刻投桃報李,“而戶部那邊,何楷不過是個無甚根基的清流,將他轉去刑部。吏部之要害當由何閣部執掌。至於禮部……”
他望向王應華,“王大人以禮部左侍郎順勢而進,正為適宜。”
王應華忙揖手道:“下官自當全力以赴。”
“只是兵部有些麻煩,”蘇觀生又道,“楊廷麟手握江西,又擁重兵,只能儘量招攬,卻不可動其兵部之位。
“好在他與兵部侍郎皆不在朝中,當不會對監國大事有所掣肘。待大事既定,他也只有順應大勢而已。”
待安排完了朝廷之事,他看向唐王府那名筆吏,見他只是垂首聽著,便知唐王當無異議,於是又接道:“朝堂之外,二曰御營。曾後身旁現有黃鳴俊、姜正希部,前些天雖遭降虜賊軍伏襲,但仍餘人馬一千四百左右。
“我新威軍僅千人,加上王府護軍,也不過千二百餘,屆時需盯住天興府諸門,又要控制宮禁,軍力還顯不足。或可立即於天興府招募兵員,臨時充用,只是時間稍顯緊迫……”
王應華立刻拱手道:“調兵之事下官倒是有些辦法。”他得意一笑,“連江守備曹宏祖屯兵近三千於其地。其雖初投鄭氏,卻未得鄭芝龍重用,故始終心有它算。下官與其有舊,若告其建虜仙霞關重地已失,虜軍已危,當能說他率軍來投。”
連江距離天興府非常近,急行軍的話不足三天就能抵達,蘇觀生聞言大喜,“有王大人調來這支大軍,復有何慮?
“我於粵地多有故交,若許丁魁楚以高爵,當可說動他舉兩廣之地奉唐王承大統。只要前期有兵馬能壓住曾後的人,待大事已定,丁魁楚率兩廣數萬大軍入閩,天下便再無敢持疑之徒。”廣東南臨福建,從廣東調軍入閩,速度快的話僅需月餘。
說著他望向那名唐王心腹道:“張先生以為如何?”
那張先生忙恭敬揖道:“殿下的意思,可許丁魁楚梧州王。”
蘇觀生聞言也是一驚,心說唐王還真捨得下本,忙應道:“如此,丁督堂大軍定至!”
待蘇觀生所說的政變需要的兩大基礎都已議定,他頓覺鬆了口氣,似乎已看到了唐王登基時的雄壯景象。
“曹宏祖兵入天興府後,可任其統領五城兵馬司,其部便駐守都城。”他繼續謀劃道,“而殿下王府護軍並新威軍即改作御營,由我麾下劉若鱗任御營都統,進駐大內。
“及曾後回宮,先阻黃鳴俊、姜正希部入城,使曹宏祖盯住其部。若不可,便以通虜罪名於城中將二人拿下。其後困曾後於後宮,著劉若鱗監守。
“次日宣天興府諸官員皆臨朝,公佈先帝崩訊,唐王殿下扶靈出殯!”
說到此處,他眼中簡直是光華閃耀。以明代慣例,為先帝扶靈之人,便定是下一任天子。也就是說,至此,唐王大位便即鐵板釘釘,無可翻盤之事了。
“出殯之後即刻行登基大典。內閣、都察院、吏部、戶部、禮部皆為我……為殿下的人,當有大批當朝勸進之士。此刻大勢已成,中間派官員應不會做它議,即便有不開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