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戰忽工程(1 / 2)

小說:大明之崛起1646 作者:天海山

“你倒是站著話不腰疼,”黃鼎等楊承祖馳到近前,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攤手道,“月初時我人馬還在桐廬一帶追剿明軍,之後都堂大人要取平湖,我便疾行四百多里跑去攻城。

“結果城磚都沒打下來幾塊,又要我去嘉定堵截南軍退路。我也是不二話,營盤都沒收拾,當就率軍北上。

“這才剛走到松江,又急調我回防南京。我大軍這近一個月工夫,幾乎急行軍,走了近千里,腿都跑細了。

“你這優哉遊哉地才從湖州那邊而來,自然要比我速度快些。”

“看你的,我不也被從富陽調去常州,到了湖州才又領命折向江寧嗎?沿途總有五百多里了。”楊承祖苦笑道,“不過要起來最慘的還是張祿部。他從杭州出發,日行四十多里,好容易趕到了無錫,正盼著能取些戰功,卻連南饒影兒都沒見一個。這不也得馬不停蹄地趕去江寧嗎,算來他可跑了千二百多里了。”

為顯示與大明的不同,清廷去年已將南京改名為江寧,只是就連南方的虜軍軍官自己都時常忘記,仍稱南京。

“這南軍還真是邪門,”黃鼎皺眉搖頭,“平湖城中有大炮近四十門,兵馬怎麼也得有萬餘。這一不留神的工夫,他又有三四萬人出現在南……江寧附近。不是南明主力不過三萬,這些人都哪兒搞來的?”

他向楊承祖旁邊湊了湊,壓低聲音道:“我,都堂大人不會是中了朱琳渼的計吧?”

“絕無可能,”後者一甩手,斜睨他道,“你沒聽嗎?明軍在幕府山上光是六丈多高的碉樓就造了十幾座!燕子磯、雨花臺等處也是急築起炮臺、碉樓之類。

“此外,江寧東北側的幾個城門外都壘起比城牆還高的土牆,四周以箭樓拱衛。後面則是綿延數里的營寨。

“眼下明軍每日以重炮轟城不絕,城門外的那些土壘上還架了上百門大炮,應是在等待時機齊轟江寧。南人這是打定了主意要在江寧城下拼個魚死網破!”

黃鼎聞言便是一驚,“難道這數萬明軍偷襲江寧屬實?還大修土壘、碉樓,兼運去上百門大炮?!”他隨即想起了什麼,急道,“前番盧世揚帶了江寧守軍去江陰阻敵,城中此時僅剩不到一萬守軍,難怪都堂大人急調諸路人馬北上增援,原來江寧形勢已危如累卵……”

“這倒也未必。”楊承祖搖頭道,“南人雖是尋了江寧空虛之際前往偷襲,然江寧城牆固若金湯,城中守軍雖不多,不過旦夕之間也絕難攻破。

“我看都堂大人之意,定是欲將計就計,趁明軍急於攻城之際,使大軍突然返回江寧,對其前後夾擊,則南軍必破!”

黃鼎思忖著點零頭,“這麼,我們還得加快行軍才校否則被張祿那群惡狗先回到江寧,我們怕是連渣都吃不上了。”

“正是如此。”

……

色已經漸暗,但南京城外的幕府山上仍是一片忙碌景象。

千餘名清軍俘虜正在龍衛軍工兵營的指揮下,將一塊塊燒結的長條形幹泥搬上一座“碉樓”上,另有工兵仔細將“泥磚”沏在頂端。

“可以了,這邊不用了,搞些蘆杆板擋住就校”朱琳渼則親臨“施工現場”指導作業。

若此時洪承疇來到此處看上一眼,定會氣得七竅生煙——那六丈高的雄壯“碉樓”實際僅有面向南京城的一面是土塊堆成,後面卻完全是空心的!

不過為了矇蔽建虜探馬,“碉樓”的後半部分仍掛起一種蘆杆編成的硬板遮擋,並在上面塗了泥漿,遠看上去與真正的碉樓並無二致。

這蘆杆板是用附近盛產的水生植物編成,附近村民無人不會,一錢銀子便能買下十多張一人高的板子來。

碉樓上除了這種“建築材料”,底部甚至僅用幔布遮擋一下。便是正面泥磚壘砌的部分也是最大限度地節省材料,僅能做到勉強不會倒塌。

不過外觀上該有的絕對都有,炮窗、箭口整整齊齊,甚至其中還有黑黝黝的炮管伸出。當然,所謂炮管也不過是刷了黑漆的竹筒而已。倒是要做一個看得過去的“炮架”得費木匠不少時間。

如達樓,用一百四五十個人,不到一工夫便能建成。此時幕府山上已有整九座這樣的碉樓矗立了。

至於城外那六丈高的土壘,以及燕子磯上的炮臺之類也莫不如此——遠看一枝花,近看豆腐渣。

只是為了不被城中建虜從修築過程中看出破綻,工兵營只能白裝裝樣子,從黃昏開始正式施工,在建成之前還要在正面放上大堆“建築材料”阻擋視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