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朝臣們跪拜已畢,朱琳渼滿臉凝重地將一份邸報甩給馬文晟,抬手一指殿前眾臣,“念。”
“是。”太監先前走出幾步,開啟手中紅封軍報,高聲道,“二年,十二月十七,贛軍侯澤盛部輸糧途中遭襲,萬元吉遣副將率贛軍主力以援,於武昌東南遇伏,傷亡近萬……”
朝堂上頓時一陣驚呼,馬公公等了片刻,只得無奈喝道:“肅靜——”而後才又繼續唸誦塘報,“後武昌反賊主力盡出,川軍無備,棄營潰退二十餘里。現秦佐明等部與三萬賊軍對峙馬溪河東岸,敵眾我寡,急請朝廷援兵……”
眾臣聞言再也按捺不住了,紛紛交頭接耳,“沒想到何騰蛟竟如此厲害……”
“新朝初啟,難免有些波折,卻也不全是楚軍強悍。”
“贛軍折損近萬,那豈不是僅剩三千來人了?武昌以東再無朝廷兵馬……”
“川軍只有五千人馬,這情勢也不妙啊。”
“沒想這蛟賊竟還真敢與朝廷動手!”
“他這兩年收攏闖寇餘孽數萬,又廣招人馬備戰,早有不臣之心……”
只有兵部的數位大員極為詫異地相互詢問,卻皆表示並見過方才宣讀的邸報。
大明各地的軍情通常都是先匯聚到兵部,再由兵部遣人傳送朝廷各處。餘新等人心中都在納悶,這麼大的事兒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啊,還是有誰繞過兵部直接把塘報遞到皇帝那兒了?
朱琳渼等朝上氣氛已變得極為緊張了,這才幹咳了一聲,“咳——”朝臣們立刻安靜下來,他又接道,“湖廣形勢急迫,蛟聚兵十萬餘,劫持天子,襲殺贛軍,反意盡顯!
“如今當務之急乃是援兵入楚,若等秦佐明部兵敗,則武昌之圍立解,數萬叛軍可東出、南下,恐贛、桂等地皆危!甚至南京震動!”
下面又是一陣騷動,立刻有朝臣站出來獻策,“臣啟陛下,當速調粵軍北上,以援武昌。”
朱琳渼搖頭道:“昌水一線李過、高一功部正與郝搖旗等叛軍僵持,而此處乃是去武昌的必經之路,粵軍縱即刻北上,也會被阻在這裡。”
“臣以為,應速令各布政使司募兵以援……”
“新兵光操練就得數月,根本來不及。”
“陛下,雲南尚有萬餘駐軍,並貴州人馬,一齊北進……”
“遠水解不了近渴,川軍哪兒能撐得了那麼久?”
終於,張滄海說出了朱琳渼想要的答案,“陛下,近來虜賊襲擾江南的次數日減,臣以為,或可撥龍衛軍主力援楚。以百勝之師討不臣逆賊,必一戰而決!”
眾臣聞言也是紛紛點頭,對啊,大明還有這支連建虜都怕的王師,何懼湖廣弱兵?!
立刻有人贊同道:“陛下,以龍衛軍之威,入楚至多一月便能盡破叛賊,江北建虜未及察覺,我大軍已凱旋返京。”
“虜賊新敗,短時必不敢來犯,大軍暫離江南應當無虞。”
“局勢危急,只有遣龍衛軍可定湖廣!”
“臣附議。”
“臣也附議……”
龍衛軍從江西一路打到南直隸,未嘗敗績,早已是朝廷上下心中的定海神針,一旦遇到危機,所有人都很自然地將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朕也正有此意。”朱琳渼立刻“從諫如流”,“只有速解湖廣危局,才有繼續北伐驅虜的可能!不過蛟賊十萬之眾,僅派龍衛軍恐難速勝,當再輔以破虜營一部方才穩妥。”
他又望向武將班列,朗聲道:“餘新聽旨!”
“臣在。”
“朕封你為徵西大將軍,率龍衛軍主力一萬,並破虜營靳武、鄧山、馬文虎等部六千人馬,即刻入楚平叛,不得有誤!”
餘新頓時一愣,心說“重大作戰部署皆由參謀司會議議定”的規矩就是您親自定下的,這怎麼又改在朝堂上由文官調兵了?
不過既然聖上有旨,他也只能跪領道:“臣領旨!必不負聖上重託!”
“好!”朱琳渼示意他起來,又望向楊廷麟道,“雖徵西大將軍擊破武昌叛賊不會耗時太久,然湖廣地域極闊,兼叛軍有十萬眾,想要徹底收復楚地定不是朝夕之事。故而當提早廣備糧餉,以應大軍耗用。
“楊部堂,著你親自督辦,輸各地糧米入南京,交付龍衛軍後勤司。一個半月內需籌糧三十萬石,所需民壯、挑夫囑沿途地方官員協辦。”
楊廷麟雖已開始主持內閣事物,但黃道周的辭呈朱琳渼還沒批,故而他暫時還沒有“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