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說完了自己對塞外的戰略安排,朱琳渼對宋應星道:“宋閣部,對於木軌道的鋪著規劃,你著人議定之後寫份奏表給我。對了,還要相應的軌道用車也當提早打造。”
“臣,領旨。”
“至於對關外的具體兵馬調動,明日兵部召集參謀司會議,還有山西、河南兩地的戰事,也都一併部署。”
餘新、張家玉等人一齊揖道:“末將領旨。”
隨後諸臣才開始稟奏具體朝政。兼任吏部尚書的楊廷麟最先出言道:“臣啟陛下,如今陝西、山西、山東、北直隸等地初定,臣與內閣同僚對地方官員的委派之事大致議了個章程,還請聖上過目。”
說著他將一份名冊捧給馬文晟。
朱琳渼大致翻看一遍,見他安排得倒也算妥當,卻將那冊子放在一旁,道:“暫且就按楊閣老所舉薦之人委任吧,畢竟地方上也不能長時間沒人管,只是這所有八品及以上官員都冠以以‘暫代’,朕隨時會做調整。”
這些新收復的地方可都是大片的實缺,而格致科的會試很快就要開始了,朱琳渼此舉就是要給格致科的學子們留著位置,來逐漸平衡朝中的“文科生”勢力。
楊廷麟躬身稱是,繼續道:“陛下,另有新幾內亞新拓之土,眼下雖僅有不到一千大明子民,然臣以為,此地物產豐富,往後定將日漸繁盛,當早設署官為宜。”
朱琳渼點頭,“楊閣老所言極是,澳洲那邊也進展極快,是得早點安排如何管理了。不過這些海外之地主要用於供給大明物產、資源,當地又多是未開化的土人,不宜照搬中原的州、府模式。
“暫派總督一名為首,統管土地,下設兵、商兩司,輔助總督。施政仍以當地土民自理為主,方不至拖入朝廷太多精力。具體官員上下級如何設立,著吏部和商部一起商議,而後表奏給我。”
“臣,領旨。”
楊廷麟拱手退後,張滄海立刻上前,說了江北新復之地土豆、番薯的種植情況,末了,他又道:“陛下,臣前番使人在山東一帶實地探訪,發現濟寧以北更適於種植玉麥,便令人備了些種子,不知可否……”
玉麥?朱琳渼大為疑惑,又仔細詢問,根據張大人的描述才終於搞明白,他說的應該就是玉米了。
這東西在大明已有種植,不過範圍極小。張滄海是因為搞土豆、番薯推廣立功,才得以步步高昇,故而對新作物極為上心,得知玉麥在北方產量非常高,便毫不猶豫地推薦給了天子。
朱琳渼也是大為欣喜,玉米也是寶啊!不但可以作為日常口糧,而且還是優良的軍馬飼料,當然,是作為特殊情況下改善馬匹體質用的。
他當即拍板,“這是好東西,既然張部堂已做了準備,那便放心去推廣。對了,”他轉頭問馮康,“山東那邊皇莊土地丈量得如何了?”
馮公公忙道:“回皇上,這時日著實太短,只來得及收攏了投虜犯官的田產及無主地,詳細畝數還未能統上來。不過奴婢擔心誤了春耕,便安排了人手先召集承包戶,定契約、發種子、農具讓他們耕種,等丈量到了具體地方,再補契約上的土地尺寸。”
這太監倒是挺懂得靈活變通,朱琳渼頗為滿意,又吩咐道:“皇莊土地如有還沒完成播種的,儘可種些玉麥。”
說到這兒,他忽然想起,玉米這東西不是非常適合套種嗎?套種可是能提高產量、減少病蟲害的利器,怎能不嘗試一下?!
土豆、番薯、玉米加上套種,農業方面的“金手指”很快就會全部出現在大明,往後即便是小冰河期,華夏的土地上也再不會有嚴重饑荒發生!
當然,朱琳渼也只知道套種大概是怎麼回事,具體操作卻一無所知。但他相信,憑大明百姓的實踐能力,只要知道了這個概念,必然很快就能摸索出可行的方案。
於是他望向張滄海,“等會兒你留在乾清宮,我教你套種之法。乃是用玉麥和大豆種在一起,比單種產量提高甚多。”
而後諸位朝臣又接連將朝中重要事宜稟奏一番。
刑部遞上了俘獲的投虜犯官名冊,一共兩千三百多人,除了為禍極大的百餘名判了誅族或斬立決,餘者全部是舉家流放。
說是流放,其實就是派去臺灣、幾內亞、澳洲等地做苦力,不過方才天子定下了塞外方略,這些人又有了新的地方可去——修木軌道。以這個時代的勞動和醫療條件,不論是去哪兒,他們基本也都是勞作至死一個結局。
接著是禮部轉述朝鮮兩位使節都要求大明冊封,並明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