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澄之、唐憲等幾個名字成了近來在大明官場上提及率高得驚人。
“王大人,您可聽說那個錢澄之被授了長沙府同知的事兒嗎?”
“怎能沒聽說呢?去年底的新科進士第四十五名,不到而立之年就放了六品大員。”
旁邊有人插道:“誒,我聽說他就因為上表支援皇上徵士子的稅,才得平步青雲的。”
“可不是,我在吏部的同窗說,這次前後有八十多人得了湖廣實缺,皆是此次自願納糧的。”
沉默了片刻,那王大人義憤道:“最可氣的便是唐憲、範良進那幾個傢伙,前一日還假惺惺地反對納糧,隔天就上表向皇上服軟!結果都得升遷,還是放去了嶽州一帶。”
幾人眼中都流漏出氣憤又羨慕的神色。
一人試探道:“若是如此,我等又何必這麼僵著?也上表納糧,或許同樣能更進一步。”
“林監丞,如今湖廣實缺已盡,此時再上表又有何用?反倒是得罪滿朝同僚,您看看唐憲、範良進他們,這幾日都被罵慘了……”
“他們頭一撥支援皇上的已將好處分盡,現在跟進有害無益。”
一群人皆是點頭,是啊,好容易眾志成城堵住了皇上收大家稅的念頭,怎能被這麼點兒甜頭所分化瓦解?更何況現在甜頭已經被分光了。
正在此時,有人匆匆趕來,“誒,王大人、林大人、傅大人……你們都在啊。”他壓低了聲音,“我剛才聽到訊息,吏部將侯茂義、安玉才等二十多人調往湖廣任職。”
“不對啊,”林監丞皺眉道,“他們可是反對納糧喊得最歡的那幾個,難道也學唐憲等人向皇上低頭了?”
“不是,”來人喘著氣道,“侯茂義封了靖州同知,安玉才是臨口通判,孫平是鎮遠知縣……總之,都是些鳥不拉屎的地方!”
其他幾人都驚慌地對視一眼,這明顯是皇帝要向反對納糧的朝臣發難了!他們心中都是一個想法,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了?看來往後即使要反對對士子徵稅,也不能跳得太高了,謹防變成了出頭鳥。
很快,這一群人便各懷心思,離開騰盛樓的雅間散去了。
南京西郊的一處涼亭裡,黃景昉與幾位朝廷重臣圍坐一圈,似是在品茶觀景。
一名老者道:“黃大人,您確定侯茂義、安玉才等人的調令是楊閣老所發?”
黃景昉點頭道:“絕無差錯。那日動得了公文的吏部同僚都未曾離開過。能用吏部大印,又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去內閣,只有他楊廷麟一人可以做到!”
刑部郎中何勝憂道:“難不成,連楊閣老都支援納糧了?”
另幾人立刻議論起來,“若是這樣,朝中風向要變啊。”
“看來此次誰也擋不住皇上了……”
“黃大人,要不我們也……”
“還早!”黃景昉卻冷笑搖頭,“其實楊廷麟這麼早跳出來卻也是好事。”
“黃大人,此話怎講?”
黃景昉眯眼道:“若是納糧之事沒人挑頭,我們就只能和皇上使水磨功夫。
“但如今朝野皆知他楊廷麟力主士子繳稅,那正可將他當做靶子!只要能將他掀翻,皇上必知朝臣決心,此事方可作罷。”
所有人均是一愣,那可是楊廷麟啊,當朝首輔!真能將他拉下馬嗎?
何勝小心道:“黃大人,可恐怕不容易辦到吧……”
“何大人,納糧可是犯了眾怒之事!他楊廷麟不過一個人而已,別的不說,僅我吏部同僚給他些白眼,這朝政就要難以為繼!”
“對!前幾日朝會的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除了已經調去湖廣那幾個,朝臣們無不激烈反對納糧。”
“屆時楊閣老就算再有威望,他一個人又怎能壓服數百朝臣?!”
黃景昉見還有兩人面帶猶豫之色,不禁冷聲道:“此事到了如今,已不止納糧這麼簡單了。當今天子極為強勢,此次他逆滿朝臣工之意施令,我們若抵擋不住,恐怕往後便是太祖、成祖朝時候的情形了。”
他掃視眾人一週,“若使納糧之事作罷,往後卻如神宗時一般。何去何從,還請諸位細思。”
幾人聽了這話,當即都顯出凝重之色。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那都是一言九鼎的主,朝中誰敢攖其鋒?朝臣無不活得戰戰兢兢,稍有行止查錯,輕則罷官,重則掉腦袋。
而神宗便是萬曆皇帝。他“爭國本”,最後卻向朝臣們低頭,又常年不上朝,那會兒的大明可是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