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這些人上到山頂,立刻丟掉大盾,卻是周身藍色棉甲,正是馬得功手下鑲黃旗漢軍精銳。
這些人不論是軍事素質還是裝備水平都遠超方國安所部,加上以有備算無備,青山嶺上立刻呈現一邊倒的局面。虜兵直似狼入羊群,殺得血光映日慘呼盈山,不斷有浙軍屍首從山頂翻落嶺下。
方國安身旁雖有三百多親軍侍衛,但山脊之上甚為狹窄,這些人只能排成狹長縱隊,卻無法將他護在正中。僅片刻間,已有數柄單刀從方國安身側掠過,嚇得他忙翻身鑽入了馬腹下。
但四周清軍似乎發現了這邊有“南人軍官”,不停地朝這邊湧來,眼見他越國公身旁侍衛越來越少。
正危如累卵之際,便聞東側有陣陣銃響,建虜士卒立刻被這動靜吸引過去。
卻見有一隊明軍就在狹窄山道上聚整合陣,兩頭數百名刀盾手將銃手夾在中間,為首大將手中馬刀翻飛,其身旁雖僅能並排站三四名手下,卻硬是阻得虜兵一時半會難以近身。
而一挨陣中銃手準備完畢,擋在兩側的刀盾手便默契地彎腰低頭,隨後便是一陣火銃轟鳴。
建虜伏兵驟然衝上山巔,此時兩軍已近在咫尺,便是明軍的三千銃也能勉強射透建虜的甲冑。頓時便有數十清軍哀嚎著滾下山去,兩側的近戰士卒壓力隨即一緩,整個戰陣立刻向前十多步,擠壓虜兵的空間。
由這麼前進了數次,戰陣已和方國安的侍衛匯合,為首將官忙上前詢問,“大將軍呢?”
方國安這才被侍衛從馬腹下拖了出來,抬頭見是張煌言帶了五六百人而來,立刻又轉頭要找地方躲藏。
張煌言忙將他一把拉住,“將軍乃大軍主帥,正當指揮將士們作戰,怎可只顧自人安危?”
方國安卻如喪考妣道:“還戰什麼戰,四萬建虜圍住山頭,大勢已去……”
“辰時常安還有人來報,說看到數萬建虜大軍,可見其主力尚在六十里外。”張煌言指著四周道,“這裡必是小股賊軍,只要大將軍穩住,則中軍既穩,我們居高臨下未必沒有辦法!”
“嗨,八成是地方上有人通虜,以假訊息誆我。”方國安說著已經開始脫甲冑了,又示意一旁的侍衛將衣服給他,“看這樣子,便是逃下山去,附近降賊也定將我綁了獻虜……”
張煌言急得直跺腳,“大人,先前已有數地上報賊軍動向,便有一處投虜,餘者也該確鑿無誤。”
方國安根本不理他,只顧自己朝人堆裡混。張煌言無奈,踩鐙立於馬上,振臂高呼,“大家聽著,各部自結成陣,先立穩腳跟,再相互靠攏,切莫慌亂……”
他話音未落,已有數支箭矢射來,而周圍明軍根本不歸他轄制,除了他自己所部人馬,餘者卻根本不做理會。
張煌言只得收攏麾下原地堅守,卻無奈四周足有六千八旗兵及兩千其他精銳,他聚起的這一千多人眼見便要抵擋不住。
一旁有渾身是血的部將向他高聲道:“大人,這嶺上方寸之地不宜結陣,加之賊軍勢眾,得設法突圍才行!”
張煌言遠望除自己外的明軍各部大多已潰不成軍,無奈嘆氣點頭道:“是得突圍了。”
他麾下部將立刻應一聲“遵令”,便招呼人手要向東側山路強衝,卻被張煌言一把拉住,“驛道上多是咱們自己人,這般衝過去他們定會被擠落山下。”
那軍官舉目望去,果見明軍慌亂之下有甚多人轉頭奔逃,卻令後面避讓不及的戰友滾下山坡。他急道:“那,那該如何是好?”
張煌言望了眼山腰處的零星虜軍,雙目一眯,“敵可從山下上來,我們也可從這兒下去!”遂吩咐道,“傳令,刀盾手在前,向山下突圍。每行二十步重整戰陣,而後與敵接戰,再進二十步,直到衝至山下!”
“是!”
隨後,張煌言所部硬生生在山脊旁攻下一片空地,又迅速結陣,這一千二三百人便向山下攻去。
下山時因腳步不穩,最易導致陣型混亂,但張煌言讓士卒每二十步一整隊,雖然看似走得慢了,卻能始終保持陣型。
馬得功在山西側遠遠看到有明軍從隊伍中間突圍,急令人前去阻截,但那隊明軍進退行至極有章法,戰陣穩穩向北側山下而去。
他手中僅有七八千人,卻要吃掉兩萬明軍,是以也難抽出更多人手去對付張煌言,最終見突圍人數也不算多,只得任其離去。
待到申時,青山嶺上才逐漸平息下來。得益於張煌言部成功脫困,倒給其他明軍提了個醒,有不少人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