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陽一番侃侃而談之後,老者不由得愣了半天。
他真是萬萬沒想到,在四羊集團竟然能碰上這麼一個怪胎。
這位老者叫李克儉,是共和國工程院的院士,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前任院長,現在到了退二線的年齡,被調回機工委掛了個副主任的名。
不僅是在機工委,和全國機械行業,甚至在整個共和國的工業這一行裡,這個老者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說起共和國的工業,就不得不提到“八機並存”這個詞。
建國之後,為了振興共和國工業,國家成立了第一機械工業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
其中第一機械工業部,主要管理民用機械、電信、船舶;第二機械工業部主要管理兵器、坦克、航空工業。
後來經過一系列重組、劃分之後,陸續發展成為了八個機械工業部。分別為:分管民用機械的一機部;分管核工業和核武器的二機部;分管航空的三機部;分管電子工業的四機部;分管兵器的五機部;分管船舶製造的六機部;分管航天的七機部;以及分管農業機械的八機部。
這位老者李克儉之前所在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最早就是一機部的直屬副部級研究院。
數年前,國家重新改組了八個機械工業部,陸續成立了共和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共和國航天工業部等重要部門。..
機械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也被合併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這不連帶著,原隸屬於一機部的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也就歸併入了機工委管轄。
李克儉,在“八機並存”的時代就已經是國內機械工業響噹噹的專家元老,在大型機械和動力上的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雖然他人是屬於一機部的,但是其他幾個機械工業部,也經常有事要請他幫忙,這一來二去,他就得了個“八機顧問”的雅號。
李克儉幾乎窮其一生都在為共和國的工業進步而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距離他想要達到的目標,卻還很遙遠。
因為有著未了的心願,所在老人雖然已經到點了,卻還是熱心不減。
這次國家機工委常務副主任方學森一行南下考察幾家大型國企,邀請他一起,他也就毫不推辭的跟著下來了。
來到四羊集團之後,李克儉和方主任提出,要自己四處轉轉,就不跟著大部隊參加什麼歡迎儀式。
方主任當年曾經有過在一機部工作的經歷,和李克儉共過事,算起來是李克儉的半個徒弟。對老人家的話,自然就不好攔阻。
他也知道,李克儉是個務實派,不喜歡錶面文章,一個人自由行動反倒更自在。於是在李克儉提出要求之後,方主任就應承了下來。
由於擔心老人家的安全問題,方主任還想派一個勤務人員跟著他,最終被李克儉嚴詞拒絕了。
用他的話說,自己才六十三,身子骨還硬朗,難道還怕走丟了不成?
李克儉態度堅決,方主任也不好勉強,只能任由他自己行動。
於是老人在四羊集團各個地方轉悠了一圈,就來到了試車場。
聽著試車時明顯過高的噪聲,李克儉心情就不大好。
在老人看來,四羊集團作為業界的先鋒,產品應該是國內頂尖的水準,距離國際一流也並不遙遠。
但是僅僅從這噪聲這一項來看,四羊集團的產品,無疑是讓他有些失望了。
試車員們雖然猜出了這位陌生人十有八九是隨上面領導下來的,卻並不知道其具體的身份,在李克儉來了試車場問了個問題之後,大家就都有些懵。
就在這時候,趙國陽突然不請自來,在幫四羊集團解了圍的同時,也引起了李克儉老人濃厚的興趣。
看著眼前這個目光堅定、自信滿滿的年輕人,李克儉就是一陣唏噓,彷彿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一個搞機械、搞摩托車的小年輕,竟然連共和國在圓珠筆頭方面的缺憾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這已經是怪胎二字都不能形容的了。
李克儉很想和這個年輕人好好交流一下,看看他到底還懂些什麼。
趙國陽並不知道對面這老頭兒心裡的想法,此時見對方不再言語,他以為自己剛剛的說辭說服了對方,就將話題轉了回來。
“老人家,客觀理由我們先拋在一邊。就國產摩托車和進口摩托車的效能對比來說,我承認是有一定差距。”
“這些差距大多體現在噪聲、振動、油耗這些細節上,還有就是一些小的零部件的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