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行文天下,除淮安、江夏、河間三王外,餘者宗室郡王皆降爵為郡公
十二月,貞觀皇帝李世民下敕冊封三皇子長沙郡王李恪為漢王,四皇子宜陽郡王李祐為楚王。
次年一月,尚書省頒敕天下,改元貞觀,是年為貞觀元年。
貞觀元年一月中旬,皇帝正式下敕:“自今尚書、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名‘參議得失’。”自此“參議得失”作為政事堂宰相代名詞便固定下來,第一批以此名目入閣拜相的有兵部尚書李靖、散騎長侍韋挺、大理寺卿戴胄及秘書少監魏徵四人。
一月下旬,貞觀皇帝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弘文管學士及刑部、大理寺、御史臺等官員重新議定律令,改絞刑五十條為斷右趾,李世民覽奏猶嫌其慘,言道:“肉刑于前漢文景年間悉罷之,我朝立國已久,不宜復設此刑。”蜀王法曹參軍裴弘奏請改為加役流,流三千里,居作三年;貞觀皇帝詔允。
二月初,秘書少監參議得失魏徵上奏:“隋末喪亂,豪傑並起,擁眾據地,自相雄長;唐興,相帥來歸,上皇為之割置州縣以寵祿之,由是州縣之數,倍於開皇、大業之間。民少吏多,當思革其弊!”
二月初八,貞觀皇帝召叢集臣朝議,為賑災恢復農時便利百姓,對天下各道行臺省進行歸併,舉國因山川形便設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十道。各道分設行臺尚書省,定各道行臺尚書令正三品下,行臺左右僕射從三品上,行臺左右丞從三品下,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