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時間,足夠改變太多的事情了!
在軍事方面,一瞬間就會讓局勢發生逆轉,何況是半個月之久?
“楚軍向哪裡而去?”樓令問道。
林姒一邊將文牘奉上,一邊說道:“最後的訊息是進入陳國。”
在陳國嗎?那可以選擇向北入侵鄭國,向東攻打宋國。
樓令猜測,楚軍不出意外的話,會屯駐在陳國境內,看看晉國會不會出兵南下。
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樓令要不要將訊息告知其他卿大夫。
想了想的樓令,他覺得不差這十天半個月。
講事實,哪怕是差十天半個月,過去了那些時間,想做什麼已經來不及了。
目下最大的問題是,楚國到底會先攻打哪一個國家,連鄭國和楚國一塊打,晉國該怎麼應對。
因為形勢緊張的關係,晉國高層頻頻開會,針對各種事情進行了無數次的探討。
唯一確認下來的事情是,坐等鄭國再一次投降楚國,隨後做好入侵鄭國的相關準備。
林姒彙報楚軍北上訊息之後的第十六天,關於楚軍北上的訊息可算是讓其他卿位家族知曉。
“那是快一個月之前的事情,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楚軍攻打哪個國家,應該是已經發生了。”中行偃講得是事實。
中行偃問道:“現在再猜測楚國會入侵哪一個國家已經沒有意義,需要做出決定的事情是要不要發兵。”
晉國集結大軍已經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等於說他們在“新田”郊外幹吃了一個多月的糧食。
光集結大軍卻是沒有行動,任哪一個國家都受不了。
那意味著一大批的貴族無法從“士”和“徒”收到稅,國君無法從貴族這裡徵到滿額的稅收。
稅收不上來,光消耗糧食,沒有額外的收穫,誰樂意這樣?
郤錡沉聲問道:“出兵嗎?”
既然楚軍已經北上,郤錡覺得可以出兵了。
樓令欲言又止……
樓氏在南方有情報網,傳遞回來的資訊是楚軍仍舊駐紮在陳國境內。
根據已知的情報,樓令能夠判斷出楚國君臣處在畏首畏尾的階段,極可能得知晉軍開拔南下會退往“方城”附近。
那樣一來,下一次晉軍與楚軍交戰,極大機率就是在“方城”進行,態勢便是楚軍依託“方城”防禦,晉軍以及一眾小弟會非常吃虧。
樓令不好講出已知的情報,只能從其它方向切入,說道:“暫時不知道楚軍會不會繼續北上,極可能在我們南下之後退往方城。”
有這個可能性嗎?可能性簡直就是太大了!
晉國的高層,有誰不知道“方城”是什麼性質的設施嗎?要是作為高層卻是不知道,肯定是低能兒一個。
所以了,樓令說完之後,沒有人建議大軍馬上開拔南下。
去“方城”那邊跟楚軍打?那是楚國的長城,後面有不少囤積糧食的地方,光是拼糧食的消耗都要讓晉國難受。
如果晉軍對“方城”下手,肯定有許多可選的位置,只是不佔領楚國的土地,拿下“方城”的某些地段用處不大。
畢竟,晉軍不是單純為了劫掠而去,衝進“方城”後面洗劫一波就撤退。
“下軍將認為當前應該怎麼抉擇?”郤錡很乾脆地問道。
樓令心裡比較惆悵。
到現下的形勢,什麼都不做很不合適。
要是晉國出兵南下,極可能讓楚軍退往“方城”準備打防禦戰。
可是,晉軍不南下的話,楚軍又不北上攻打鄭國或是東進入侵宋國。
“我們去打伊洛之戎!”樓令說道。
這個伊洛之戎在周王室地盤的西南部,等於晉軍渡過大河來到南岸,並且距離鄭國非常近。
“打伊洛之戎?”中行偃聽得愣住。
“是,攻打伊洛之戎。”樓令給出解釋:“現在我們不動,楚軍不敢北上。我們動一下,可以逼迫楚軍採取下一步行動。”
中行偃露出了似懂非懂的表情。
“伊洛之戎那片地方在楚國的西北部。我們一旦行動起來,楚軍要麼到西北部駐防,不然就會攻打鄭國或宋國。”樓令看多數人還是沒有懂,更詳細了來解釋,說道:“因為我們可以直接穿插進入楚國西北部,關於這一點楚國君臣很清楚。”
不管是單獨一個伊洛之戎,或是陸渾戎和蠻氏加進去,完全不夠晉國帶一